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机制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本文将结合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探寻两者相融的实施路径,探究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双一流”;美术教学;思政教育;人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46-02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双一流”建设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虽有一定发展,然其实施方法仍有待完善。造成高校思政教育不力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格培育不足。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我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多元化视域下变得尤为重要。从体系建构与人才培养角度看,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专题研究亟待开展与深入。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其当代价值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已形成体系,很多学者从专题史、断代史、通史、美育的角度作了阐述,并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顾平的《美术教育学导论》阐释了美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分析了美术教育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论;翁震宇的《美术教育概论》围绕美术教育概论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含义衍变、性质与特点、价值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传承与教学等;柯萍的《中国造型与美术教育》讨论基础教育而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文化指向问题,主张从继承发扬中国造型理念的基础教育入手,建构中国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改革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双一流”建设语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高校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即“美育”。论及美术,自然不能绕开文人画。古代文人画最能体现文人雅韵与审美情怀。在文人眼中美术并非纯粹感官欲望的宣泄方式,而是道德情操、胸怀意志的象征,更是陶冶人格的最佳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极力倡导“美育代宗教”,并提出了“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的至理名言。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反之,宗教是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他将美育视为民主自由的前提,认为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念,以渐消沮者也”。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格培育,而人格培育的核心在于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之一便是美术教育了。
  二、高校美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采用课堂心理引导
  “树立高校学生身边的榜样,营造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因为这些“楷模”基本上属于学生身边的先进群体,是学生普遍熟悉与认可的典型事迹。因此,这样的榜样教育将更容易触及他们道德情感与审美认知,再辅之以激励先进,启示落后,设立奖惩机制等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进而达到思政教育感化心灵的目的。
  高校美术教学可采取上述“启发式”的榜样教育模式,在美术教育中以优秀的美术学者作为典范,对学生进行中针对性引导,从美术提高审美,澄明心志的角度切入,在耳濡目染中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利用教材配套宣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便是无数仁人志士亘古不变的追求。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互助、崇尚和平、勇敢勤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通过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可以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尊與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利用相关代表性的教材,结合具体的优秀美术作品,讲述矛盾与统一、冲突与和谐、善与恶、美与丑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概念,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以增强自尊与自信。
  (三)举办美术展览活动
  富有时代气息与文化特征的美术展览以可感的形象来完成以美育人的过程——以高尚的精神陶养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强调的正是美术教育对于人格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美术展览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想象,产生心灵共鸣。进而将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政治方向、端正的意识、崇高的道德逐渐地灌输到学生的心中,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坚定的信念与行动。
  (四)开展社会美术实践
  社会美术实践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大学生深入生活,了解民情,有助于将政治准则与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进而便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审美趣味。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国高校让大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在美术教学中让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深入社会,扎根生活尤其到汇聚浓厚艺术气息的革命根据地,如到延安、井冈山等地写生、调研,通过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美术作品以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品味生活、认识社会,追求艺术、体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保障,其中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创建便是重要一环。通过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陶冶与滋养,在思想、行为、知识、能力和情趣上不断得到丰富与提升。为此,学校可定期举行大型美术类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创作比赛等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乐观豁达、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与人文底蕴。   三、結语
  在以往的中国高校思政教育书写中,学者多从思政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等方面加以介绍与评述,其中,关于美术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却鲜为提及。事实上,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对于此方面的爬梳与研究,能够丰富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广泛推进高校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引发更多学者积极关注并选择高校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作为研究方向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双一流”背景下探究两者交叉融合的意义将越发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J].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2]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Study on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Fine A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LIAN Chao
  (Arts Colleg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207,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ouble-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and promotion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y,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quali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art education,especially art education.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rt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nd explore the era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college art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Key words:"double first-class";art teach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the personality;the path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5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