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本土资源为载体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土资源与区域游戏的融合,使幼儿的区域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创设游戏环境,收集游戏材料,建构游戏内容,从而彰显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本土资源作用,以此为契机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本土资源;开展;区域游戏;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孩子们的主要课程,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玩伴,充分发挥着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幼兒个体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重要活动,也是教师观察孩子个体差异的最佳机会,更是游戏因素与学习因素的有机结合。
  将乐县是历史古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充分挖掘本县教育资源,以将乐特有的文化融进区域游戏活动中,依托本土文化、本土材料、本土特色,开展相关的区域游戏活动,激发了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的同时,又为优化幼儿素质教育、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环境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要创设孩子们可看、可听、可感、可想、可动的区域环境。
  (一)创设浓厚的本土氛围
  将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擂茶、八韵南词、西山玉纸、龙池宝砚至今古风犹存。为了让这些瑰宝进入幼儿生活,融入幼儿生活,就要让孩子与材料互动,与环境交融。走廊里、楼道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创意装饰墙面,用自己的作品点缀空间,利用超轻黏土、竹编等材料制作将乐美景、美食、民俗、民风、名人,营造一种处处皆景致、景景皆教育的氛围。家乡特有的簸箕、米筛、竹片、石头、砖瓦、瓷砖、树木、草席、麻布袋等都能够成为幼儿美术创作的好材料。
  (二)充分利用空间改造环境
  在架空层等候区的位置布置出了具有将乐特色的“擂茶馆”,其中开设了三个区域:“擂茶迎客”“镛城小吃”“擂茶剧场”。大环境布置着将乐农家斗笠、米筛、草席、笊篱、蓑衣、石磨等材料,墙面上贴有灰砖图案的墙纸,颇有将乐乡土主题风貌。在“擂茶馆”内,摆放着富有乡土特色的竹制桌椅、擂砵、擂棍等;“将乐美食特产”,向幼儿呈现了南门头煎包、白莲米糕、高唐竹荪、积善红糖等特色美食小吃;在三楼走廊,我们创设了“栖山竹林”“栖山造纸”等特色区域;在二楼休息台南词小苑,用竹棍、木条制作的各种“竹乐器”,利用表演用的道具,如花轿、服饰、唢呐以及将乐南词老艺人演出时的照片和视频等,比如:“王婆数鸡”“吉祥歌”“食闹”“抬花轿”“抬满满”“结婚嫁娶”。教师将平日里孩子的每一次创作都给予了展示,班级的墙壁在变化,环境在说话,每个区域游戏的环境功能都意义非凡。
  二、挖掘本土资源,收集投放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游戏材料
  (一)家园共育收集游戏材料
  我们注重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让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筹备中。如:为了开设“晒稻谷”活动,我们利用微信群和召开家委会的方式,向家长们提出了我们的设想和困难,希望家长给予支持,结果一周不到的时间就有家长送来了脱穗风车、耙子。又如:中二班开设的“亲子美食制作大赛”,让家长们自由组合,带领幼儿制作家乡美食。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
  (二)师幼共同收集投放区域材料
  我们地处闽西北山区,本土的竹子随处可见。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区域材料并将他们投放到区域游戏中去,如:美工区,竹叶、竹子制作装饰;建构区,各种竹子锯成的圆筒、半圆、大竹片、小竹片、竹条都是建构好材料;科学区,竹子比长短、粗细、度量、排序等都能派上用场。
  生活坊孩子们带来了擂钵、擂棍,有的孩子带来了芝麻、茶叶、笊篱这些擂茶必备材料,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了解擂茶。区域开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根据需要,再增加陈皮、薄荷、桂皮、甘草、菊花等辅助配料,擂擂茶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些材料由孩子们自己收集整理,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在美工区,我们给幼儿展示西山纸,播放造纸视频。孩子们因此对造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教师根据需要为孩子准备纸浆、压纸板、竹沥、花草等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孩子们边做边唱《做纸歌》,好像他们的工作真像歌谣里唱的那么忙。
  随后开展纸与龙池砚互动,教师准备宣纸、毛笔、墨、颜料、色盘,孩子们学习画水墨画。班级内陈设许多与本土艺术相关的材料,如稻草、竹子、竹制品等,还有南词音乐、小鼓等,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
  三、依托本土资源,建构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游戏内容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筛选活动内容
  教师们设置的区域,在满足幼儿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操作的同时,还要确保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区域为中介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本土资源繁多,并不都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例如:在音乐区,南词中许多曲目太深奥,孩子们无法理解,我们选择流传在街头巷尾、舞台上经常表演的《王婆数鸡》《吉祥哥》《月光仔》等,等孩子们熟悉了之后,再进行改编,节奏上琅琅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表演。关于食闹音乐,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婚庆的题材,利用打击乐器,玩起了抬花轿、抬满满、结婚嫁娶的游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将乐有许多的民间小游戏,来源于民间,在民间流传。我们也将这些小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筛选修改,创编出贴近孩子生活,易于孩子理解接受,百玩不厌的新游戏,再投放到区域中。例如:孩子们玩过年游戏,教师、幼儿、家长齐上阵,一起扎个稻草龙,我们就在表演区用纸盒做成龙灯,玩起舞龙灯游戏。美工区里孩子自己剪贴,自己上色,用上各种辅助材料,把稻草龙装扮得有模有样,表演起舞龙灯,还唱起了童谣《舞龙灯》;在户外区域游戏活动中,民间游戏“羊咩咩”非常有趣,孩子们很喜欢玩,教师经常扮演母羊或者恶狼,与孩子们一起互动。
  (二)根据幼儿兴趣需要设置活动内容
  区域游戏内容的预设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如:角色区,玉华洞、龙栖山:家长们也常带孩子们去游玩。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主题性活动,如:孩子们喜爱的旅行社、“将乐一日游”等;在区域游戏的益智区中,也出现了教师、孩子、家长们一起设计的将乐旅游、将乐风光棋盘。
  在生活坊,孩子们想玩擂擂茶,大人用的擂钵、擂棍孩子们根本拿不动,我们特意找到民间作坊,请人帮忙订制了适合孩子们用的小擂钵、小擂棍,还让家长帮助指导孩子擂擂茶,这样区域里一钵钵香喷喷的擂茶制作成功,区域里擂擂茶、喊擂茶、舀擂茶、端擂茶、喝擂茶、演擂茶,好不热闹。
  四、深入本土文化,凸显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游戏指导
  (一)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形成资源共享
  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能力。在“美食一条街”的区域活动中,涉及到食材的来源、制作等工序,老师们各抒己见,想出了各种解决办法,而教师之间这种交流、沟通、探讨与借鉴,加强了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进而促进资源使用策略的集体化。
  (二)加强观察指导能力,突出幼儿兴趣需要
  教师在指导区域游戏的过程当中,首先是一名观察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是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些良好的动态心理环境会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空间、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贴心的关怀。
  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教育回归本土,回归自然,回归孩子生活。让本土特色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进一步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福瑞编著.将乐拾萃[M].诗联文化出版社
  [2]吴福瑞编著.将乐古代旅游诗词图选
  [3]刘怀中著.将乐南词和食闹音乐[M].海风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