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科学探究培育的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因素。生物学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学科。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中体现科学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本文以七年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例,进行培育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设计,并提出培育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一、生物學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是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因素,其中生命观念是核心,科学思维是关键,科学探究是途径,社会责任是归宿。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具有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能够逐渐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途径,提高自身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在探究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能够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是第一本学生正式接触的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入门书籍。本书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好奇心。本文选用第一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实验,讲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斯巴达肉汤实验”为例讲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然后请学生们分组完成“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主要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乐于参与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能够与教师积极互动的状态,学习生物学的热情非常高,并善于动手,喜欢积极表达自己,具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成熟,解决问题没有方向性,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心智的成熟。
  五、教学目标
  1.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培育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认同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爱护实验用具,保护实验动物。
  4.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
  5.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每个步骤怎样实施。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每一堂生物课都应该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本节内容主要以培育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及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规范实验操作,培育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学生助手的作用,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想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探究实验,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秩序混乱现象。
  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育,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析。(2)在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的培育。(3)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铭,刘恩山.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J].生物学通报,2017.52(9):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