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根据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教育共分为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科学五大内容。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又包含了科学及数学两项内容。由于幼儿园阶段是重要的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教学中的科学领域教学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学科;教学;有效性
  引言:幼儿在幼儿园接受诸如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对社会、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于其今后各阶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确立科学在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带动其它学科的良好学习。因此,在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通过对幼儿的有效开发和启迪教育,培养幼儿的学科感知力,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从幼儿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受传统应試教育影响严重,没有从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使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阶段的教育,表面上是对幼儿进行了提前的教育,希望通过此种教育方式使幼儿在未来小学的学习阶段降低学习困难,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没有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实际学习接受能力。基于此种现状,教师应深刻反思自我的教学,从幼儿实际出发结合科学领域学科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幼儿在当下的年龄段接触到适宜其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一切教育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这一根本立足点,注重对幼儿求知欲与探索欲的激发。如在教学中,广泛汲取国内、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并为己所用,结合所教授的幼儿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从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点入手,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1]。教师在教学中仍要确立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在科学教育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感受到科学学科魅力的同时,更能够积极探索学科的奥秘,有效培养学科思维、提升学科能力。如学习“神奇的泡泡”,幼儿对吹泡泡这一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启发幼儿,如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工具可以吹出泡泡呢?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如吸管、小铁圈等。这时教师要带领幼儿进行亲自的动手实践操作,使幼儿在感受到吹泡泡的快乐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思考吹泡泡的科学内涵,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教学的素材要从生活中获取,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
  科学学科是源于生活的,当教师的教学能够与生活建立起良好的联系,那么更加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往的教学中,可能教师更拘泥于教材内容的讲解,由于没有与生活建立联系,使得幼儿对科学领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陌生感,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从中获取与生活产生密切联系的内容,并带领幼儿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得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更加深刻。如学习“有趣的影子”,教师利用教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的方式。如踩影子,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一个小朋友如何才能踩到另一个小朋友的影子?因为有时影子在我们前方,有时又跑到了后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幼儿发现自身行动与影子变化的特点,发现自身站的方向与光的位置对影子位置的变化有影响。另外,从激发幼儿兴趣角度出发,带领幼儿做影子游戏,如摆摆手,发现影子也跟着自己摆摆手。另外,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等,在有趣的影子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科学探索欲,使其对生活的细节具有观察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为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增添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的趣味性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具,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有助于幼儿的观察与理解。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事物认知比较懵懂,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幼儿此阶段的特点,注重教学的灵活性,从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角度开展教学,尤其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可以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通过教师“神奇”的操作,便有效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精神。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感受科学学科的魅力与神奇,并适时引导幼儿知晓表象背后的科学内涵。如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摩擦这一现象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们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鞋底是有纹路的。尤其在冬季,穿鞋子要注意防滑,很多鞋子底部的纹路就更深了,就是为了增强鞋子与地面的摩擦,避免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摔倒。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完摩擦与生活的内容时,引导幼儿进行独立的思索,看看还有哪些关于摩擦的例子。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教师巧用教学工具,使得幼儿对“摩擦”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如准备好纸屑、塑料格尺、铁丝等教具,教师将格尺在裤子上反复摩擦之后,放在纸屑上,发现纸屑都沾在了格尺上。这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具有吸附性,将纸屑都吸到了格尺上。也可以用被摩擦过的格尺吸头发,幼儿会发现教师的头发也被格尺吸起来,感到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幼儿也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印象,了解摩擦能够产生静电。
  四、注重与幼儿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幼儿虽然年龄小,很多时候语言表达会不明确,但教师更不能忽视与幼儿的良好沟通,尤其在科学领域学科教育方面,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之很多在理解上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更要与幼儿建立积极、良好的沟通,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教师多讲授的内容。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直接沟通就是询问幼儿是对虽所学的知识清楚明白了。间接沟通则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课堂反馈,在掌握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之下,有目的地为幼儿设置启发式问题,通过层层的问题解答,使得幼儿对所学知识实现理解和掌握。或者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助学习,相信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教学若要实现有效性,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意识,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网络上寻找更多学习的资源以及学习网站并同其他教师一起分享和学习,实现整体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进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结语: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充分重视科学领域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雪琴.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