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4-3-5”范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承载着幼儿作为行为个体最初探索社会、自然的载体,教师肩负着促进幼儿园环境对幼儿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引导者身份。近年来,我园利用大学丰富的实验室种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优秀的教师团队,先后开展了市级课题《科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兴趣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幼儿科学学具的开发与运用策略研究》《观察记录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策略》等研究。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了鲜明的科学教育特色。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四个途径
  1.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根据班级孩子年龄和发展水平,家长学科特点确定班级科学区域探究内容和探究内容,60%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在此区域开展,是幼儿园科学区域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承载着中流砥柱的支撑作用。
  2.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室。根据园学期经费预算、孩子人数、年龄结构定期投入活动材料,幼儿园设置了一个大型公共科学探究室,材料代表性强,数量多,每种材料能满足全班孩子同时操作,全园孩子定时轮流在此开展科学集中教学活动或者实验活动,大概占师生探究活动的20%;
  3.大学实验室。联系重大农学馆、重点机械实验室、光电实验室等,定期组织幼儿通过参观、与大学老师学生一起模拟实验等形式开展科学游学活动。
  4.家庭、办公科学活动角。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也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请家长配合在家引导孩子操作方便可行的小实验,通过照相、记录等方式反馈给老师,鼓励孩子把自己在家中的实验活动分享给同伴,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这些不同层次立体科学探索区域的建立,它们相互支撑、交错影响,活动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师生活动兴趣浓厚,拓展了师生科学探索活动区域和视野。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三种方法
  1.观察学习法。我们专门为老师制作了幼儿园《科区活动区观察记录表》,每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和科学探究兴趣两大板块,幼儿探究兴趣的坚持性与专注度、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观察比较等八个维度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解决策略。《科区活动区观察记录表》的运用及其研究,对观察孩子及其活动表现,对促进活动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效果明显,我们还将《科区活动区观察记录表》推广到片区、沙区园所使用。
  2.行动操作法。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方式和内容,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系列设计多种实验内容,如《光和影》,《有趣的影子》、《影子的变化》、《神秘小屋》等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操作实验机会,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发现现象、学习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引导师生们在无数的实验操作中推动着探究活动一步步向前迈进。
  3.经验总结法。每次的教研活动都对当期的活动现状、典型案例、数据、行为、问题等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差距、想策略、谋提高,总结出对后期研究工作具有指导和推广运用价值的经验,如项目式学习研究形式、小组式组织行动方式、品牌式积累经验模式等经验,都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科学探究的五大策略
  1.循序渐进式。注重幼儿个性,围绕四点一中心,点面推进,育未来“学科带头人”。即在每个区域活动中,对每个幼儿的活动兴趣点、材料的投放点,重点幼儿的关注点、重点环节的介入点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把握,让这些点围绕科学探究兴趣一个中心服务。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挖掘出孩子喜欢的小实验内容,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孩子玩耍,有层次的提出要求,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特别是到了大班,重点以小组合作形式為主,要求组员之间互相合作协调完成实验,根据重大家长中有较多学科带头人的情况,我们尝试在活动时“民选”“学科带头人”(实为小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分工、组织协调、记录、评价等,通过专题研讨和尝试,孩子的表现令人欣慰,效果特别好。
  2.自我指导式。自主性、目的性强,从变教师“要我研究”到“我要研究”,变幼儿“要我探究”到“我要探究”,唤醒师生内在自我提升的需求。根据师生的兴趣、能力发展选择实验操作区域材料、内容、方式,形成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提高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增强师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引导师生摆脱习惯思维和被动学习的惰性,提高师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信。
  3.案例分析式。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特点。每个教师在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时,能够科学运用《科学活动区观察记录表》对每个孩子进行追踪记录,综合分析,提出组织策略,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区活动区观察记录表案例比赛中,教师撰写的案例成绩突出,获奖人数众多,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4.主题项目式。借鉴源于美国教育界的项目式学习经验,同样适用于教师研究团队的研究学习中。按任教班级年龄段分成大、中、小三个项目小组,每个年龄段又分观察类、自然类科学类、生活科学类、物理化学变化小实验类等小项目,每个项目小组找准一个研究点,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要求每个成员一人一类型小活动,每个项目小组形成一个小系列活动,并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成果,积累品牌式经验,成为独具我园科学教育活动特色的品牌。每次活动必须围绕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中的核心概念和问题,制定系列活动计划,提供足够的活动材料和空间,建构系列的活动模式,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科学活动项目。整个过程是教师从确立一个主题开始,到参与组织活动、感悟反思的系列过程。
  5.分享合作式。在项目小组基础上,加强各项目的团队协作和项目间的协作分享。间周或者一月,项目之间必须组织参研教师开展集体沟通交流一次研讨活动,互相分享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教训,让教师分享她们的案例记录和主体性活动体验,保证每次活动的时间及效率。在每一次成功的分享活动中,组织者与分享者都会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每次的分享活动都是教师们最欣喜的事情,充分满足了教师最高需求层次的要求即分享喜悦,形成小组分享合作式的研究团队。
  通过这些方法、形式和策略,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的发展令人惊叹。近年来,孩子们的实验活动成为生活常规,很多孩子迷恋在实验中,回家拿着锅碗水杯就做起实验,有的孩子甚至看到一个物体就用是否具有科学原理去判断使人震惊。师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氛围感染着家长、感染着来园参观的远方客人,更感动着我们自己。六一科技活动月中,孩子们制作出很多自制玩具如地震声光报警器、磁悬浮自动铅笔机等令人称奇,孩子们对科学原理的追求令人难忘;幼儿园多次为市区提供的示范现场令人赞叹;教师在各种现场比赛中的佳绩令人鼓舞。形成了鲜明的科学教育特色,极大激发了师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我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获得了师生成长、片区园所教师提升、帮扶对口园所发展的共赢,促进了区域园所的发展,在市区内外同行中起到了其辐射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2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