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科学活动中发现在科学探究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思考一:以教师简单讲授替代学生自主探究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面对一个探究环节,有的老师选择将自己的想法先告诉学生,或者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好的进行思考;而有的老师却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享受探究的乐趣,展开想象的双翼。
  案例1:《声音的高低》一课中,学生在了解了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之后,A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声音高的就一定声音强吗?学生们意见不一,此时A老师接着问:能不能举一个声音高但是不强的实例,或者你们发一个声音来反驳一下这个观点。于是在学生的示范表演中,顺利得到答案。B老师却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强弱有关系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接着让同学们进行交流,预测可能性。然后B老师开始从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实验的效果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最后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发现。
  案例分析:同样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们在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如果能完整经历探究过程,对于思维的训练大有益处。
  思考二:以播放视频或阅读资料的方式替代探究活动
  在科学课中,老师们经常喜欢以播放视频或阅读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奥秘。还有一些老师却喜欢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明晰科学道理。
  案例2:《達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一课中,有一个探究鸟喙形状为何不同的活动。C老师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了视频资料,讲到这个问题时播放了相关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了解到原来鸟喙的不同是因为鸟类为了适应环境,所以进化出了不同的鸟喙。而D老师是这样处理的1.出示情境:老师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想收养它,要喂什么食物呢?2.出示实验材料:镊子、夹子、剪刀、小米、豆子、虫子,并说明其中镊子、夹子、剪刀分别代表不同鸟的喙。3、出示实验要求:试着用不同的鸟喙夹起不同的食物,同时思考,哪种形状的鸟喙比较方便夹起小米?哪种能方便地夹起豆子?哪种又可以夹起虫子?为何同样是小鸟,鸟喙却不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实验,并记录下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
  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虽然从视频或资料中了解到了相关知识,但这种知识是浮于表面的,不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相信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得到明显地提升。
  思考三:以老师发现替代学生发现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某个探究结束后发觉学生回答的并非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用很简单直接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所谓的“正轨”上,或者用自己的发现替代学生的发现。
  案例3:《做一名小科学家》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心的概念,G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先出示平衡鸟装置,学生发现小鸟只用嘴尖就可以站立在桌角,感到非常神奇。这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平衡鸟可以稳当地站立在桌角?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思考,并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开始汇报,有的学生发现的是因为嘴尖的材料不同,有的学生发现的是因为老师摆放的位置不同……一直没有听到关于重心的回答,老师沉不住气了,开始引导学生:你们是不是发现平衡鸟哪一部位特别重呢?看学生还没有反应,老师直接引导学生试试翅膀与身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翅膀较重,于是老师立刻说,原来秘密在这里,是因为平衡鸟的重心靠前,所以能让平衡鸟站立的很平衡。另一个H老师,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首先开始玩平衡鸟的活动。只出示一个要求,让平衡鸟站立稳稳地站立起来。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最终取得成功。在不断的尝试中,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发现。接着老师抛出问题,你们觉得平衡鸟有什么秘密吗?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再结合同学们的汇报,开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轻松地发现了平衡鸟的秘密,取得收获。
  案例4:《动物 植物 人》一课中,在探究活动寻找兔子和萝卜不同点和相
  同点时,一位老师直接让学生去说出兔子的特征、萝卜的特征,学生在这一环节回答得比较好,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各自的区别。老师接着问,那两者中间是什么意思呢?此时学生感到了为难,不知道应该从何处手。教师赶紧引领学生:你们觉得这个部分,是什么意思啊?学生这才慢慢回过神来说:好像是两个都有的。教师立即说:是的,真聪明,确实是两者相同的部分。 另一位J老师授课时对此环节进行了如下的改进:首先,教师给出一个圈,让学生说出兔子的特征;接着出现另一个圈,让学生说出萝卜的特征。这两个圈先是各自独立,看似毫不相关。接着教师再将两者接近,边接近边问学生,此时两个圈里的内容有没有变化?随着两个圈慢慢接近,开始有了变化,当两个圈最终有了重叠时,老师此时停下来,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经历刚才的探究环节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案例分析: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不能以老师自己的发现代替学生的发现,要为学生设计出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应该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终极目标。所以要求科学教师能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不能以教师的简单讲授、播放视频、资料搜集汇报等方式替代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快乐、在探究中收获自信,最终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