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尼尔自由主义教育观对促进问题生转变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由主义与教育”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提倡的自由主义教育观具有丰富的内涵:自我表现的学习观、情感至上的教学观和自由自治的管理观,为新时代教师促进问题生转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教师要摒弃权威,激发自由意志;因材施教,深入学生内心;消除偏见,耐心观察转变,最终促进问题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由主义教育 尼尔 问题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16-02
  “自由主义与教育”这一问题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自由人”的理念,在此之后,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著名教育家均就这一问题提出过独到的见解。而当下的教育实践对于自由和人性的关注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再次思考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对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启导意义。以往学者对于卢梭、杜威等教育大家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已经颇为成熟,但对英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尼尔的教育思想重视不足。本文通过解读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观,重点探讨如何恰当有效地促进问题生的转变。
  1 尼尔自由主义教育观的形成背景
  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1883—1973),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他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教育观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实践经验。早年并不成功的生活经历使尼尔养成了敏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他在爱丁堡大学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深受近代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决心对当时的教育做出改变。尼尔经过六十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在夏山学校中运用一系列极富有创新意义的方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和“问题学生成才的乐园”。
  2 尼尔自由主义教育观的内涵
  2.1 情感至上的教学观
  尼尔相信每個孩子生来就是善的,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让情感成为学生进步催化剂和师生之间的粘合剂,同时,注重情感的课堂必定是自由的。尼尔指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将这种教学观应用于促进问题生转变的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尼尔认为,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注重问题生对于权威的“恨”这一情感因素,引导他们把心中的恨意发泄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由意志,促使问题生对自己行为负责。
  2.2 自我表现的学习观
  尼尔基于情感至上的教学观,提倡自我表现的学习观。他注重游戏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尼尔提倡的“游戏”,更多的是指孩子们幻想中的游戏。孩子们幻想着自己是英雄或是公主,并将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样子,即“演戏”。“演戏是教育中必要的一部分”。学生要学会在这种游戏中恰到好处地自我表现,同时,要“把自己融入他人的情境”。尼尔进一步指出,“演戏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之一”,通过自己独创的幻想和兴趣驱使的排练,这些孩子不需要繁琐的说教就可以自信地在舞台上进行收放自如的自我表现,从而有活力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2.3 自由自治的管理观
  建校以来,尼尔始终秉持自由自治的管理观,并以民主方式推动建立了学校大会管理机构,使得夏山学校的民主化教育得以顺利推行。尼尔规定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权是平等的。“夏山的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民主十分忠诚。这种忠诚里面没有参杂任何恐惧的成分,因而就不会有怨恨。”同时,尼尔认为这种学校管理观还可以起到教育性的功能,它不仅能帮助儿童轻松友善地与人交往,而且对于培养儿童的正义感以及提升其演说能力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尼尔高度评价这种管理方式,他认为,“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自治,就不能算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只是妥协的学校”,“只有当孩子们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才有真正的自由”。
  3 尼尔自由主义教育观对新时代教师促进问题生转变的启示
  3.1 摒弃权威,激发自由意志
  尼尔在转变问题生过程中对于归还学生自由的强调值得我们借鉴。他指出,首先,自由并不等于放纵。放纵是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自由则是孩子拥有与成人平等的权利。其次,归还自由的目的就是“不教育”。尼尔认为,归还问题学生自由,可以激发他们的“自由意志”,使他们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来,进行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由与自律的高度统一。以儿童的视角分析问题,以大人的思维思考促进问题生转变的途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放下权威身份,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把原属于学生的自由物归原主。以此为前提,教师就能对问题生多一点耐心和理解,少一些苛责与漠视,从而为促进其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因材施教,深入学生内心
  尼尔在夏山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一对一谈话法,了解问题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继而促进其顺利转变。例如,面对具有极度恐惧心理的乔治,尼尔就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到其惧怕的根源并帮他恢复了正常。“因材施教”四字箴言,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它不仅需要教育者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并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教育者有一颗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深入地对问题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3 消除偏见,耐心观察转变
  尼尔指出,在促进问题生转变时,要消除偏见,并理解其转变的过程性,肯定其具有可教育性和发展性,从而在耐心等待中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促使其成功转变。尼尔在书中这样写道,“应该学会如何等待和观察一个没有进步,或者说进步很慢的小孩,我一点也不怀疑,如果不被摧残,他必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例如,尼尔允许厌学的温妮不去上课,这看似很荒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温妮竟主动去找尼尔,说“我想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我要你教我”。上述例子表明,耐心观察和等待看似不作为,实际上作用巨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问题生,更需要秉持“工匠精神”,精心设计转变问题生的教学方案,仔细雕琢转变问题生的教学过程,用充分的时间见证他们的成长。
  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观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观念甚至比较激进,但他批判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提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宗旨,并在夏山学校实践了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总之,尼尔的自由主义教育观蕴含着丰富的值得借鉴的内容,对新时代促进问题生转变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英)A.S.尼尔.王克难译.夏山学校[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2] (英)A.S.尼尔.沈湘琴译.尼尔!尼尔!橘子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菅建伟.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灵[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
  作者简介:欣月(1994-),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黄烨(1997-),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