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种间关系”——论寄生关系问题解析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这一节教学时,学生对种间关系辨析上提出一些问题:寄生关系中寄生者与寄主是否有专一性;寄生和捕食这两种关系该如何区分。我们知道群落中的物种并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什么是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概括起来我们学习了四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现在就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种间关系;寄生者与寄主;寄生和捕食
  一、寄生关系中寄生者与寄主是否有专一性
  从概念上来讲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寄生物通常以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好的食物为食,常会阻碍寄主的生长、降低寄主的生殖力。分为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如:吸食动物血液的蚊子和吸食植物汁液的蚜虫都属于体表寄生。生物界的寄生现象十分普遍,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有各自的寄生物,几乎没有一种生物是不被寄生的,如:细菌也要受到噬菌体的寄生。在寄生关系中,一般寄生物为小个体,寄主为大个体,且大都为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但一般不引起寄主死亡。有学生就思考寄生者和寄主的关系是否有专一性,具体来讲这和寄生者及寄主的种类有关。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相互间都有严格的特异性,如:人的体虱只寄生于人,这样的寄生虫称为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寄主,称之为多宿主寄生虫;还有固需寄生虫,完全依赖于宿主细胞而不能脱离其宿主,如:吸虫等;兼性寄生虫,属于寄生的低级阶段,如:蝇的幼虫等;暂时性寄生虫只在寄主体表短暂的寄生,如:我们说的蚊子、臭虫等。把这些概念这样分类后我们说寄生物常常有两个或更多的寄主.当然专性寄生虫例外,这样就能较好的去解释寄生者与寄主是否有专一性这样的问题了。
  二、寄生和捕食这两种关系该如何区分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存在分不清楚到底是寄生还是捕食关系,归于哪一种好像觉得都可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对寄生和捕食的核心概念没有把握清楚,捕食定义为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捕食者也可分为以植物组织为食的食草动物(herbivores)、以动物组织为食的食肉动物(carnivores)以及以动植物两者为食的杂食动物(omnivores)。而寄生关系中寄生物通常以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好的食物为食,常会阻碍寄主的生长、降低寄主的生殖力。由概念来看若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则为寄生,若停留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时间较长则也为寄生,停留时间较短若以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好的食物为食则为寄生关系,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组织为食(整个或某一部分)则为捕食(其依附部位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遇到的蚜虫吸食汁液,蚊虫吸食血液等这些以体液或从消化道中获取食物的为寄生关系,而蝗虫吃草、人吃鸡蛋、喝牛奶以及以植物的种子、果实甚至部分茎叶为食就属于概念中是以生物的整个细胞、组织、器官即以生物体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整个生物体为食物的,就属于捕食关系。捕食和寄生是自然界生物最基本的相互关系。捕食是捕食者捕捉一个个体并把它消费掉,这样就把它們从猎物种群中拿了出来;与此不同的是,寄生是寄生物只消费掉一个活猎物或称寄主的一部分。虽然寄生现象可能增加寄主死于其它原因的概率或降低寄主的生育力,但通常不会导致寄主死亡或减少资源种群的数量。当然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捕食者和寄生者都属于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结束语
  教学是师生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正是由于学生这样的问才促进了我们教师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才更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当然通过这样的问题也说明了在教学中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我们教师也还没有很好把握住,学生有问题也就恰好的暴露了教学中我们老师的问题。抓核心概念教学就是抓有效教学,抓核心概念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24
  [3]孙儒泳,尚玉昌等译.普通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P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5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