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提出基于工学结合“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顺应了教学改革潮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式;一体化
  随着智能制造2025计划提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重要,因此自动化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核心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上岗工作之前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和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由于《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是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变频器技术、气液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自身有遗留知识短板,难学,时间一久就产生厌学,不感兴趣。从目前看来,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这门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积极性,能够自主学习,就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教育模式,转变为从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视角,注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工学结合的关系,所以开展工学结合,施行项目式、“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在正常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具到,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必须有适当取舍,选取学生未来在自动线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内容,对于难学,过时的及不适用的教学内容要抛弃,真正做到学以至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就是将来工作中情景。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的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然后学生再在实验室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久之会磨杀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的项目式、“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把“做”放在首位,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过程中发现自己有那些知识或技能上欠缺,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去弥补知识或技能上短板,教师再以教学以辅之。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教学手段改革
  课堂教学与网络相结合,创立微课堂,把与该课程有关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无时无刻查阅相关的视频;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情景,开拓了学生视野;课堂内与课外相结合,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赛事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体系,抛弃传统以期末考试作为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真实的水平,重点加强教学过程和掌握技能程度进行考核,故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技能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通过过程考核能反馈学生在平时实训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通过期末技能考核能反饋学生综合应用技能情况。
  二、教学改革实施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自动化生产线工作任务为驱动,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根据学习情景,学生以自由分组组队的方式,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以“项目”为纲,以“任务”为目,做到纲举目张,每个任务实施分为七个步骤,具体如下:第一步,自由分组并明确团队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二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问题解决方案。第三步,小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第四步,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对照工作任务书和国定职业标准进行自检。第六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互评。第七步,教师进行评定。
  三、结语
  总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深受广大学生们的欢迎,改变过去课堂教学枯躁无味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性,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巨青.“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4-116.
  [2]程永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与实践[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1):80-81.
  [3]林喆,魏海波.浅谈《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J].电大理工,2010(3):65-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