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昆明的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帝爱鸥,给了它们雪白的翅膀与鲜红的喙;昆明也爱鸥,一座春城,满季游人,留住它们畏热惧寒的凫水羽毛。
  百年前的云南讲武堂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候,那些少年意气的将领们从西南腹地的母校各奔東西,扛起了中国的近代。百年过去,那些叱咤一方的人消散在云烟里,明黄却空寂的讲武堂竟不如对面翠湖公园的海鸥们一半热闹。1
  卖鸥粮的妇女还经营着与海鸥合影的生意:手里拿一块酥油饼干,“”地叫两声,那雪白的生物就一股脑扑棱起翅膀,掠过游人的头顶争食。身手好一些的即刻便能把香喷喷的饼干叼走,正像大山里无人管教的孩子,带着野性在大庭广众之下聒噪。富有拍摄经验的妇女眼疾手快将那鸥“钉”在镜头里,去换取游客手里一张二十元的钞票。
  游客们欢天喜地去取“钉”在镜头里面的海鸥,湖面上的海鸥却是一刻也不停歇,依旧“”叫着——一块饼干不足果腹。湖桥上老老少少的游人便从那妇女手里买取面包投喂海鸥。面包早已发干,但其价格甚高,许是名胜之地的动物总比人吃得金贵些的缘由。
  打头有眼尖的海鸥瞧见了投下来的面包块,“”地一声尖啸便扑棱起来啄食,其动作十分夸张,仿佛吃食在次炫耀为首,要博得桥上看客的欢心一样。接着,原先凫在水面上成百上千的海鸥全都扑棱起翅膀来,发出呼啦啦声响的一片白。但鲜少有飞到高处者,大多徘徊在水面等待下一块面包的降临,其动作之佝偻,若非一身雪白轻灵,怕是要叫人看作野鸭。
  于是这一块面包激起了翠湖千万点涟漪、万千声喧嚣。游人惊奇地笑闹,海鸥聒噪地尖啸与小题大做地扇动翅膀,接着是更多的面包块落在湖面上,引来无数鲜红尖嘴啄食,又是点点波澜,搅碎一块上好的翠玉。
  这是每一次游客峰值为海鸥们带来的盛宴。
  不多时,鸥们饱腹,便一只只凫在水上,倚着絮花浮萍,一派春城闲适的景象。当然昆明是没有杨柳败絮的,只不过是游人喂多的面包屑沾了水漂在湖面,饱腹鸥们显示出一种上流的派头,不屑低头啄食。有不甘心的小儿又去投喂,鸥是打定主意不去挪动禽类本就灵活的脖颈,只叫那“浮萍”愈积愈多。
  左右下一次饿了,也有游客赶着投喂,何必争抢?2
  在英国时我也是见过海鸥的,羽毛灰暗,嘴巴脚趾也不是鲜亮的红色,却飞得极高。每日上学唯有经过天桥才能喂到那些自矜的鸥,因为其总是在空中盘旋。它们绝不允许食物落入水中,翻滚的一瞬就叼住路人掉落的面包块,野得很。
  再不飞高些,英吉利海峡的风浪就会将它们吞没。
  昆明拘着心爱的鸥,丰衣足食,温暖如春,慢慢的,那便不是鸥。3
  1 介绍讲武堂的空寂和翠湖公园的热闹,看似闲笔,实则暗含了作者对人们热捧海鸥却冷落讲武堂的不解。也预示着这篇文章绝不仅仅是写写昆明的鸥这么简单。
  2 详细描摹鸥在游客大肆投喂时的种种表现,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揣摩其心理,可谓绘声绘色,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 将昆明的鸥与英国的鸥做对比,暗示写作本文的目的。昆明的鸥在游客的宽纵下、在养鸥者的操纵下,已丧失其高飞、抢食的天性,何其悲也。鸥犹如此,何况人乎?作者看似通篇都在写鸥这一常见的动物,但通过鸥所折射的问题却引人深思。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不仅巧妙,也更具震撼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