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这个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对学校建设和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针对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33-02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作用。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塑造优秀学生是不容忽视的,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还能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2.通过校园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務。健康的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们心理发展基本都没有完全成熟,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在处理生活和学习、人际关系、择业与创业、社会适应等方面经常容易存在问题,往往需要更强大的心理承压能力。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们心理问题产生,提高他们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心理处于“第二断乳期”,正在从不成熟的青少年期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此时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自尊与自卑交织等等问题。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精神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相比之下,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比较高,大多数同学存在的都是一般性心理问题、发展性问题。
三、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以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教学内容选择有意识地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本科院校学生有所不同;教学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活动为主要方式,重点追求学生个体的心理体验及感悟。
2.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1)测评工具:SCL-90症状自评表。(2)测查结果与分析(以2016级新生测评为例)。在5646人(实测人数)中,有心理困扰的人员1651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29.24%,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234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4.14%(见表1)。(3)应对措施。①建立个体心理健康档案。依据心理普测结果及日常关注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和追踪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②根据普测结果对重点关注群体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和关注,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逐一进行认真筛查主动性干预。
3.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危机干预体制。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全员参与,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1)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健康教研室,配备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9人,都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可以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的诊断和矫治。(2)学校多名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资格证书,可随时根据情况及时开展工作。(3)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并进行过相关培训,帮助老师们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预防。
5.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我校多年来心理咨询记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每学年大概4%的学生有过主动咨询经历,男女生比例差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单次咨询,只有少数会进行多次咨询,但咨询总数的98%所取得效果令双方(咨询师和来访者)感到满意。(2)恋爱、人际关系、情绪、挫折与压力、就业问题占咨询总数的90%以上。这一现象与同学们所处年龄、成长环境(我校8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成长经历(30%以上学生当过留守儿童)基本吻合。(3)真正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反而求助意识差。例如:网络成瘾是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是几乎没有学生因此来主动求助;少数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类疾病的学生,多数在入学前就患病,家长和本人却害怕被老师同学知道,都想方设法隐瞒,直到出现症状才处于密切关注状态或被转到医院治疗。这一难题是我们一直为之所困扰和亟待解决的。
6.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机制,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需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发生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与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同时也符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团体辅导、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等大量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受益面广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们课余生活,又可以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十分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在校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可以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我们值得长期坚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