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蒙古地区出土辽代蹀躞带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20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唐、辽蹀躞带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和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文运用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大量考古材料,经过系统分析和比较,对其做了分类与分期。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蹀躞带,从形态上可分为三类:双带扣双铊尾带、双带扣单铊尾带及单带扣单铊尾带。又依照蹀躞带的不同特点分为三期进行探讨,并对辽蹀躞带形成的诸文化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辽代;蹀躞带;分类;分期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004-05
  蹀躞是指腰带上垂下来的带子,古代游牧民族常用这种带子把物品系在腰带之上,蹀躞是游牧生态的物化反映。自北齐以降,蹀躞对中国的带饰形成和舆服制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蹀躞是胡服的特征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带,胡服也……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①蹀躞主要由带扣、带箍、带鞓、带銙、铊尾、下垂小带等构成。带扣多为金属制成,有金、银、铜、铁等不同材质。带鞓多为皮革所制,兼及少量丝麻等材料,也有用金属材料作鞓的,但此类蹀躞带主要用于丧葬,属冥器范畴。有些带銙下端开一个横直的长方或椭圆形的穿孔,这些穿孔称“古眼”,此类带銙不但具有装饰作用,亦具有实际用途。②最早的实物资料为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若干云墓、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姬威墓出土的蹀躞带。
  蹀躞带为北方游牧民族最早使用,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隋、唐时期形成定制,为官服专用。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至唐代制定“大带制度”,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区别官品等级。一品、二品官佩带刀子和玉石,文武三品官佩玉带,四品、五品官佩金带,六品、七品官佩银带。当时的玉带大多是双鞓、双扣、双铊尾的。通常,革鞓上面套有锦缎带套,带銙即玉带板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③
  辽代蹀躞带,辽墓中多有发现,研究也颇为深入,较为重要的论述有李逸友的《辽代带饰考实—从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腰带谈起》,该文主要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探讨了辽代腰带的形制,认为辽代腰带是否加垂蹀躞是北、南面官员舆服制度的具体体现,即可分为有蹀躞的契丹服腰带和无蹀躞的汉服腰带。④孙机《近年内蒙古出土的突厥与突厥式金银器》一文,则分析了辽代蹀躞带上金、银带銙的文化因素,通过比较,认为辽代蹀躞带上金、银带銙存在明显的突厥文化因素。⑤另外,冯恩学在《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中,也对辽代蹀躞带所蕴含的诸文化因素做了分析研究,认为辽代蹀躞带的带銙形制皆可从突厥文化找到关联,而其上錾刻、装饰的花纹图案,则属于契丹文化范畴。
  内蒙古东部是契丹建立辽国的肇兴之地,辽五京有其二,还分布有大量的州城及投下城,蹀躞带在契丹贵族墓葬时有发现,因此也是出土辽代蹀躞带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拟通过内蒙古出土的辽代蹀躞带,特别是对近年来发掘出土和采集征集的蹀躞带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辽代蹀躞带在分期、形制、工艺和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蒙古地区出土辽代蹀躞带
  (一)玉銙蹀躞带,耶律羽之墓出土
  该墓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庙苏木,据出土墓志可知,墓葬为辽太宗会同四年(公元941年),属早期辽墓。蹀躞带仅存2块带銙,带銙白玉质,呈半圆形,素面,下方有长方形“古眼”,带鞓应为皮革制成,已残朽无存(见图1)。⑥该蹀躞带应为辽代早期蹀躞带的标准类型。
  (二)鎏金铜牡丹纹銙革鞓蹀躞带
  鎏金铜牡丹纹銙革鞓蹀躞带,内蒙古赤峰市出土,后由文博单位征集。带长60厘米,宽3.5厘米;带扣长7厘米,宽3.8厘米;大包长13.6厘米,宽11.3厘米;小包长12.1厘米,宽8.2厘米,重492克。长带和系垂的小带为皮质,带扣、带銙等带具和带饰为铜鎏金。10个方形带銙,垂系10条小带,其中两条小带上各缀一件皮质荷包,5个桃形带銙上均有带孔。带扣、带饰正面鎏金,錾刻牡丹花纹。带上佩有龙柄铁质短刀,银刀鞘,刀柄包银上刻鱼鳞纹,柄首及与刀连接处鎏金。刀长48.9厘米,宽3厘米;刃长36.7厘米,宽2.2厘米(见图2)。⑦该蹀躞带与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蹀躞带形制较为一致,应属辽代中期出产。
  (三)辽陈国公主墓玉銙丝鞓蹀躞带
  辽陈国公主墓玉銙丝鞓蹀躞带,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该墓位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据出土墓志可知,墓葬时间为辽圣宗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属中期辽墓。蹀躞带通长156厘米。一组60件,带具有镶玉鎏金铜带扣1件,铜带箍12件,方形玉带銙11件,圭形玉尾1件,桃形玉带饰18件,圭形玉带饰8件,鎏金小铜带扣4件,鎏金倒懸葫芦形铜带饰2件,桥型铜卡1件,镂空束腰形鎏金铜扣饰1件(见图3)。⑧该蹀躞带为辽代中期蹀躞带的标准类型。
  (四)辽陈国公主墓银、铜銙银鞓蹀躞带
  辽陈国公主墓银、铜銙银鞓蹀躞带,陈国公主墓出土。通长137.5厘米。带鞓用薄银片制作,带具则分件打制或模铸,用铆钉铆于带上,银鞓带前端铆有椭圆形银带扣,次为银带箍,中部钉有三件圆泡形银带銙,下垂3条长短不齐的银质小带。靠近带箍的第1条小带分为上下两段(见图4)。⑨此类金属为鞓的蹀躞带不属实用器,而具有明显的冥器特征,是专门为随葬服务的。
  (五)辽代陈国公主墓金銙银鞓蹀躞带
  辽代陈国公主墓金銙银鞓蹀躞带,陈国公主墓出土。通长156厘米。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银薄片制成,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方形兽面纹金带銙,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銙,带末端钉1件圭形金尾。11件方形带銙上均有“古眼”,各系垂1条小带,各条小带上钉有金带饰,并套有1件小金带箍。有2条小带上各系1件錾花银囊,内侧相邻的2条小带下端则垂挂1件倒置葫芦形兽面纹金带饰(见图5)。⑩   (六)辽代鎏金铜狮树纹銙蹀躞带
  辽代鎏金铜狮树纹銙蹀躞带,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诺尔出土,由文博单位征集。带鞓残朽无存,带銙铜质鎏金,捶鍱成型,细部纹饰錾刻。2个节头呈圭形,高6.6厘米,宽4.6厘米,厚1.5厘米;10块长方形带銙,长5.1厘米,宽4.4厘米,厚1.3厘米。带銙下方有“古眼”,“古眼”上方呈连弧状,下方平直,其上模冲狮树纹,纹饰隐起,两狮相对,中间饰一树相隔。重408.3克(见图6)。11
  (七)辽代鎏金锤鍱錾刻铜蹀躞带
  辽代鎏金锤鍱錾刻铜蹀躞带,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扎斯台苏木图古日根塔拉嘎查出土。带鞓丝绸质,多残朽,仅余少量可辨。带銙铜质涂金,捶鍱成型,细部纹饰錾刻。有12块方形带銙,下方有长方形“古眼”,长4.6厘米,宽4.3厘米,厚1厘米;5块海棠花形带銙,长4厘米,宽3.1厘米;1块海棠形束腰形带扣,长8.4厘米,宽4.3厘米;2个葫芦形带扣长12.1厘米,宽4.6厘米;1块海棠花形铊尾,长6.8厘米,宽3.8厘米。4个带卡一组25件。錾刻牡丹纹。重335.7克(见图7)。12
  (八)辽代捶鍱錾刻引牛图蹀躞带
  辽代捶鍱錾刻引牛图蹀躞带,由赤峰市松山区公安分局移交。带鞓残朽无存,带銙铜质,捶鍱成型,细部纹饰錾刻。2个节头呈圭形,长7.3厘米,宽3.4厘米,厚0.7厘米。高线缘,内錾刻双牛4童子图,图案对称;7块带銙略呈方形,长3.9厘米,宽3.4厘米,厚0.7厘米,高线缘,内錾刻单牛2童子图。一组9件。重370克(见图8)。13
  (九)青白玉蹀躞带板
  青白玉蹀躞带板,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镇小北沟村出土。带板为岫岩玉,表面抛光,呈长方形,近边缘处阴刻细线边框,背面四角各钻一牛鼻形孔。长6.9厘米,宽4.7厘米,厚0.7厘米。重666.9克(见图9)。14
  (十)辽玉蹀躞带
  辽玉蹀躞带,1982年8月于科左中旗架马吐公社采集。带鞓应为皮革制成,已残朽无存。带饰青白玉,素面抛光。主带由扣、箍、銙、跎尾组成。扣1,长4.2厘米,宽3.6厘米,厚0.9厘米;箍1,长方形,长3厘米,宽1.4厘米,高0.18厘米;銙12,素面,呈半圆形,下方有长方形“古眼”,长3.2厘米,宽1.8厘米;铊尾呈圭形,长5.5厘米,宽2.2厘米。每块玉饰背面均有3个小缀孔,应为穿系皮带之用。下垂小带12条,其中前面11条上饰半圆形銙,长1.6厘米,宽1.2厘米。下接3块心形銙,长2厘米,宽1.8厘米;再接圭形铊尾,长3.5厘米,宽1.5厘米。最后1条小带,上饰半圆形銙,下垂5块心形带饰,末端的较大。每块玉饰背面依大小有3个小缀孔。一组76件。重263克(见图10)。15
  (十一)鎏金銅棱花边蹀躞带
  鎏金铜棱花边蹀躞带,赤峰市境内征集。带鞓残朽无存。带扣1,前部椭圆形,上有扁圆形穿孔,后部呈圭形,长7.2厘米,宽3.4厘米;銙10,为方形,四面屈曲呈花瓣形,正面弧形上凸,下面四角有铆钉和底托卯合在一起,长3.8厘米,宽4.4厘米;铊尾圭形,四边微曲,长5.9厘米,宽3.5厘米。一组12件(见图11)。16
  二、辽代蹀躞带形制分类
  (一)以装饰带銙材质和用途划分
  辽代蹀躞带以装饰带銙材质的不同可分金、银、铜、铁、玉、玛瑙、水晶带等多种材质的带饰,其中银、铜又可分为银鎏金、铜鎏金两种。蹀躞带上带銙的材质,代表着不同的等级和贫富差距。依照带鞓材质和用途的不同,又可将辽代蹀躞带分为革、丝为鞓的软带和以金属为鞓的硬带。金属为鞓的硬带发现较少,主要出土于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中。结合该墓出土的其他随葬品分析可知,这些金属蹀躞带是与面具、网络配套使用的,亦即为《辽史》所载的“送终之具”,17应属冥器范畴,不为生前实用器。而以革、丝为鞓的软带,则多属实用器。田广林先生在其所著《契丹礼俗考论》中持类似观点。18
  (二)依照式样的不同可以将蹀躞带分为三式
  (1)双带扣双铊尾带。此类腰带,带身分为两段,长的一段在中部缀方形带銙,两侧各缀桃形带銙,銙两端各缀一件铊尾;短的一段带身两边各装有一件带扣。系此带时,将短带两端带扣的卡针插入长带的桃形带銙的孔内。凌源小喇嘛沟出土的蹀躞带为典型式样。19另外,扎鲁特旗出土的辽代玉銙蹀躞带,虽没有带扣出土,也应属于此样式。
  (2)双带扣单铊尾带。其由短带和长带各一条组成。短带的前端只有一枚带扣,没有铊尾和带銙,带身穿若干孔或缀以桃形带銙。长带是由单带扣单铊尾,并且在带身装有方形带跨及桃形有孔带銙。其中小带的功能在于起到加长的作用,根据使用者腰围的不同或是穿着衣物的不同,可以随时缩短或加长。陈国公主附马合葬墓出土的双带扣单铊尾的玉銙带为典型式样。20
  (3)单带扣单铊尾带。蹀躞带的带跨上不再有“古眼”,带下不再佩系什物,简化成汉式的单带扣单铊尾带。此种腰带是辽代汉服腰带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制。
  三、分期及演变规律
  辽代共存续200余年,从肇兴、鼎盛到衰亡,无论社会形态还是物质文化都发生过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将反映在墓葬的随葬品上。依照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变化,可将辽代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太祖至景宗时期(公元907-983年),中期为圣宗至兴宗时期(公元983-1055年),晚期为道宗至天祚时期(公元1055-1125年)。辽代蹀躞带的式样变化不大,但带銙变化明显,符合上述演变规律。
  (一)早期特征
  早期蹀躞带发现的数量比较多,金属带銙多采用捶揲或模铸。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铜跨蹀躞带残部便是采用捶揲的手法,其带銙形状多为方形銙,并且一部分方形銙边缘为菱花状;而驸马赠卫国王墓的带跨皆为曲状边缘,并具有大的凹陷。桃形带銙的使用,最具早期特征,此类型的带銙在辽中期及后期便不再出现。纹饰工艺主要采用模冲浅浮雕,并錾刻细部,个别采用透雕镂刻。图案主要有缠枝、卷草、忍冬等,多辅以鱼子地纹,四角见有角隅纹。以铜、银为材质的多鎏金,呈现出较强的唐文化色彩。这一时期蹀躞带的材质多为金、银、玉、铜等。   (二)中期特征
  中期出土的蹀躞带较早期为多,带銙制作工艺仍为捶揲或模铸,但纹饰更加丰富多样,整体风格富于变化。首先表现在带銙的形状上,已经不只以方形銙为主,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带銙的使用明显增多,如奈林稿、陈国公主等辽墓就多出土圆形及半圆形带銙。中期带銙另一显著特点是带銙多呈“凹面”,四边有折缘,如巴林右旗查干勿苏、前窗户村、陈国公主等出土的带銙便多具此特点。另外纹饰己不简单局限于植物纹,除早期的纹饰外,另有缠枝牡丹花、花鸟、兽面、莲花、麦芒、对云、花蕊、龙、火焰珠、人物故事等图纹等。如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銙银鞓蹀躞带便兼具莲花纹、麦芒纹、兽面纹等多种纹饰。材质上还出现了琉璃及石质带銙,纹饰錾刻手法也比早期更加熟练。
  辽代中期蹀躞带与早期相比,还出现了具有冥器用途的蹀躞带,此类蹀躞带多以金属为鞓,专为随葬服务。此演变规律与辽代金银器的演变规律是相一致的。
  (三)晚期特征
  晚期的蹀躞带出土不多,主要特点是带銙为“凹面”的已不多见,“凸面”的却多有出现,如赤峰市阿旗罕苏木出土的铜质鎏金带銙,皆是銙面微隆。纹饰风格较中期显现出现衰落之势,大部分和早期的纹饰风格接近,只是植物纹的刻画更加繁缛复杂,还出现了具有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制作工艺为捶揲和模铸,纹饰技法包括錾刻、模冲、透雕等,而且在同一条带子上除金、银、玉、铜等质料外,还发现有烧料带饰及骨质带饰。
  四、辽代蹀躞带加工工艺
  辽时金银制作工艺已经很成熟,拥有完全的手工艺作坊,包括官营作坊和私人作坊。带饰的成型以打制或模铸为主,另外带饰上多使用铆合的手法。纹样上的处理采用錾刻、鎏金、抛光、镂空、浮雕、透雕及錘揲等工艺。它继承了唐宋的工艺特色,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注 释:
  ①(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②吴沫.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③(唐)杜佑.通典(卷六十三)[C].嘉八·天子諸侯玉佩剑绶玺印[A].北京:中华书局,1984.
  ④19李逸友.辽代带饰考实——从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腰带谈起[J].文物,1987,(11).
  ⑤孙机.我国古代的革带[A].文物与考古论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⑥盖之庸.探寻逝去的王朝——辽耶律羽之墓[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
  ⑦赤峰市博物馆征集.
  ⑧⑩20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11由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
  12现藏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
  13由赤峰市松山区公安分局移交,现藏松山区文管所。
  14现藏于赤峰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
  15现藏于通辽市博物馆。
  16现藏于赤峰市博物馆。
  17(元)脱脱,等.辽史[C].公主下嫁仪[A].北京:中华书局,2016.
  18田广林.契丹礼俗考[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