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典型问题、归因分析与问题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信息化基础建设、升级改造、平台整合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可回避的典型问题。作者提出,重视典型问题的归因分析,借助推进区域大数据支持下的信息应用整合、实施大数据挖掘下的分析决策支撑、优化区域信息素养提升的梯队培训模式、实施基于智能化工具的教学行为减负等问题解决策略,能够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典型问题;归因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1-0101-04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迈入2.0时代,未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聚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市南区作为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的龙头区域,一直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升级改造、平台整合的阶段发展破除制约区域信息化典型问题的藩篱,通过理性分析、科学归因,采取了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下笔者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例,阐述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相关思考。
  ● 典型问题
  1.信息化平台与教学应用的融合度不高
  在市南区信息化的建设中,硬件的建设速度较快,而软件平台的引进和应用落地,尤其是在课堂应用方面的融入应用却相对缓慢,教师对信息化工具及平台的接受也相对較慢。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配备、轻培训,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
  市南区的信息技术跟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还处于相对浅层状态,较少进行学科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在区域视角还不能依据数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定向的、分层的应用指导和教学调整,缺少相应的策略应用研究和分析技术研究。
  2.信息化平台与管理应用主体的贯通程度不高
  市南区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办公平台、科室业务平台、成绩管理分析平台以及学科管理因公平台等逐渐完善,各平台的应用程度日益加深,但这些平台也带来了基层学校工作的重复、登录壁垒以及数据孤岛等问题。
  3.信息化课程资源与外部课程资源的衔接度不高
  当前,市南区资源建设主要采用自建加外购的方式,自建资源以教师视频课例、微课为主,外购资源以学科工具平台及电子书包配套资源为主,外购资源多是平台的附属物,相互独立且未自成学科资源体系。资源平台的建设还未实现“教师需求+公司定制”的建设模式,学科特色资源建设和应用还未成形;资源的检索和应用还只是简单的登录查询,与用户的学科关联及定向推送还未形成;用户对资源的应用及再加工程度还不高。
  4.教师常态教学信息素养的应用水平不高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应用的落地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但目前市南区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升。
  ● 问题归因
  1.信息化建设管理者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应用观念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理念和管理方式、教师的思维模式以及学生的整体信息水平是影响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整体信息化素养,才能让各种信息元素的筛选、引入,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融入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种信息化手段、途径、方法真正得以实施,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氛围和体系,形成引入—使用—推广—提升—深化的良性模式,才能逐步形成被动转主动的应用内驱,促进区域平台源数据形成和积累,为后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支撑。
  2.平台顶层设计缺乏,数据融合机制缺位
  当前,不同部门的应用平台一般都是在前期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不同部门的业务相对独立,平台的建设未在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下实施,各平台及数据的整合贯通性差别较大,各数据孤岛短时间内难以融合。同时,区域教育还存在部分上级部门指派使用的应用平台,数据存放在对方,区域只有数据的添加权和查询权,这些平台在进行区域信息化整合的过程中存在数据协调、接口衔接标准等对接问题,也会造成一定的应用和数据孤岛。
  3.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设计的靶向不足
  当前,教师培训中针对课堂教学的培训相对较多,而针对信息化应用提升的层级培训或专题靶向课程培训相对较少。一方面是教师培训部门对信息化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培训完不久的应用很快就会被新的设备和技术替代。
  4.信息化资源建设激励保障的措施不够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区域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持续动力,优质资源的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需要全球视野下的高位引领及顶层规划,需要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政策支持,需要良性可循环的教学应用激励,需要激发教师建设应用的内驱力,但目前政策上的支持还缺乏,尤其是针对如何激励教师进行资源建设没有详细的措施。
  ● 解决策略
  1.推进区域大数据支撑下的信息应用整合
  市南区针对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区域平台应用分散、账号多次登录、数据孤立等问题,通过全区一盘棋的方式将区域应用平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用户账号登录下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将已有和未来要纳入的平台进行整合,横向打通,使得用户在一个服务平台界面就能够登录、检索、应用和管理个人所需区域信息甚至域外信息,实现了用户信息的高度集中管理。具体突出了“四个优化”。
  (1)优化区域人事管理数据平台整合
  第一,实施数据筛选清洗。将区域已有的教职工人事管理数据平台结合即时通讯平台对用户数据进行身份ID等信息的匹配,数据清洗后自动导入到数据中心作为区域职工的基础数据,然后将这些基础数据应用到区域业务平台的用户认证及登录中,确保基础数据的权威可用性。   第二,统一数据应用支撑。实施数据中心支撑下的教育主要科室和部门业务相关应用平台的建设工作,将所有业务平台以数据中心为依托进行功能的整合和需求的定制开发,建立基于部门业务需求的应用管理平台,并将学生信息同步到数据中心,形成全局统筹运行下的数据建设格局,逐步探索基于各科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方式、路径以及模式。
  (2)优化区域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整合
  第一,明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资源建设要坚持“以建为用、以用促建”的原则,依据教师的学科、任教年级以及角色定位等信息探索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数据的挖掘和推送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明晰资源建设的问题和方向,逐步优化和扩展高应用资源,淘汰低应用资源,形成用户检索、应用、反馈、分析、建设的闭环体系,将公共资源平台建设和应用引入良性发展机制。
  第二,加强各类资源的融通对接。区域资源平台的建设不能简单地购买外来资源,也不能单纯靠教师自建,需要跟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国家资源甚至世界资源对接,让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和下载区域资源,还可以在线使用域外资源,逐步形成区域的“活水资源”“竞争资源”,增强资源应用的广度和用户的使用黏性,促使用户更乐于使用和建设区域资源平台。
  (3)优化区域自有平台与外域资源的整合
  当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应用模块建设大致相同,而选用不同的技术公司提供业务支持,导致区域整体资费的上升。区域可以探索一家公司支持下的平台本地化或者云端部署,形成区域的微信企业号运营管理系统,从区域视角实施数据的汇聚、管理和分析。另外,校际间可以实施统一应用平台下的资源共享,探索跨校选课、跨校借阅、跨校实验等管理和教学模式,盘活和共享区域更多资源,补齐短板。
  (4)优化游戏化、体验化数字资源的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游戏化资源、体验式资源甚至互动式资源来满足拓宽视野以及沉浸式学习的需求,区域教育信息化要积极探索引进适合区域教育发展以及学情的游戏化、体验化资源,从重难点的配套到游戏化的扩展进行多方面的应用尝试,将适合的优质资源以多方竞进等方式引入,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和优化竞争,从而更好地丰富区域优质资源。
  2.实施大数据挖掘下的分析决策支撑
  第一,逐步形成区域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通过数据的多维度分析,研究区域师生的成长脉络和发展图谱,结合区域学校、教师、培训、学生等用户端的使用反馈信息,挖掘区域管理、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数据来源,依据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数据的分类抽取和个性化分析,研究并调整区域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优化实施的策略和路径,提升区域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二,进一步挖掘个性化数据。通过数据的周期性积累,分析区域教育管理、办学特色、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数据,研究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的脉络和学校办学的特点等,将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层次分析,实施分层教学和拔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引导,匹配分层梯队资源,搭建优秀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环境。
  第三,促进分析决策的应用。通过区域各项数据的优化融合,探索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办学、培训管理等各项数据对区域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通过数据的反馈科学调整教师交流、资源配备、培训内容、教研方式、人才引进、家校互通等策略,优化区域办学品质。
  3.优化区域信息素养提升的梯队培训模式
  第一,实施信息化管理者层级培训。开设校长学院、中层学院、教研员学院、名师学院等不同层级的、学科的、名师的培训模式,借助大学及社会资源打造区域名校,培植和推广区域典型案例。
  第二,优化信息化外援培训模式。联合信息技术企业,结合教师信息化应用需求实施专业技能培训,让人员走出去,把技术引进来。
  第三,强化信息化培训的激励机制。实施信息化培训的用户积分银行、学分兑换等方式,探索教师培训评价体系跟信息化应用的结合,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4.实施基于智能化工具的教学行为减负
  随着语音输入、图文识别、智能阅卷、网络批改、成绩个性化分析等工具逐渐进入教育领域,一些重复性的、数据性的、繁杂的、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替代的工作都可交由智能工具完成,教师只需要关注流程是否合理、信息是否完整、结果是否准确即可。
  参考文献:
  [1]孙梅,邵伯乐.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03):3-4.
  [2]王瑛,郑艳敏,贾义敏,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3-14.
  [3]李健欣,温聪源,李文秀.应用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时间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3):44-46+50.
  [4]夏琪.區域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效率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5]孙坤.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6]杨仕.“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7]陈向明,王志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3(04):1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