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典诗词的完美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一个个纯真的心田,让我们的孩子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快乐成长。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法;实际情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文字到内容再到审美感悟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古诗词时,怎样才能让古诗词这一最高艺术以原有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心里呢?让他们自然地去感受古诗词文化,真切地与古代诗人谈心沟通,真正得到古文化的熏陶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实际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对学生古诗词的教学有机地融入实际情境,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在唐代诗人王湾所著的《次北固山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首诗进行分解,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讲授要将"雁"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大雁的生活习性是春天飞到北方,冬天飞回南方,到春天,大雁不是不爱恋美丽的南方,而是留恋它北方的故土。所以说,大雁象征着思乡,有很多诗人将大雁比喻为自己,将思乡之情浓浓的表達出来。在诗中,所描写的青山、绿水情境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尽管看上去在作诗时,作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但是从实际描述的事物中可以读出诗人的心情显得比较惆怅,诗中多选用行舟、客路等实际情境,真实地将作者内心情感表露出来。采用融入实际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涵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中身临其境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古诗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在读中去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个农家小院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和谐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每个句子都不见锤炼的痕迹,却自然地把恬静秀美的村庄、真挚热情的人融为一体。这种诗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心领神会。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或摇头晃脑,或漫步吟诵,其神情难以言表,颇为陶醉。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描写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此刻先生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还有中央四台播出的《子午书简》栏目中,主持人对古诗声情并茂地朗读和分析,自然地把观众带进了古诗词的世界,使诗人的情感和主持人的情感、观众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诗云:"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岂不正是这个道理?当然,作为初中生,社会阅历不深,知识的积累不够,他们是很难在读中品尝到诗的韵味,感受到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深邃内涵,也不会在心中勾画出蕴含在诗中的美丽图画,因此,上述方法只适用于浅显易懂的古诗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之美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到优美的词句,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过去肢解诗词的整体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模式,要利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在教学一些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诗词内容和风格的优美歌曲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月满西楼》曲调悠扬,歌声细腻温柔,其是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歌词改编的民俗歌曲。还有《劳劳亭》《游子吟》等原词歌曲,这些都曾被直接选入小学音乐教材。在教学这些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地学习,消除学生对诗词学习千篇一律的厌倦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直觉到联想,扩充诗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诗的内容,勾勒出一幅幅完美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十五夜望月》时,先和学生一起梳理了相关的字词,让学生大概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由于有了整体感知的内容做基础,学生很快就能发挥合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下了霜一样,鸦鹊停止了鸣叫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也对学习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大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的意境,采用与实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古诗词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在整个初中阶段,要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提高学习能力,以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在心灵得到净化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