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创新性使用高中历史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有效解决教师使用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贯彻课改精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创造性使用历史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历史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高中历史教材,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历史教学进行探索性总结,谈谈如何创造性使用高中历史教材,做到教学创新,贯彻课改精神,达到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创新性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性使用高中历史教材
  对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能源,可以创编,因此现今是“一标多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的使用。但在创新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须注意。
  (一)重视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宋明理学》一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可是,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太多了,应如何向学生介绍呢?我们应考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所举几位代表人物的例子,然后选择几个点去展开。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各自的主张。
  (二)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传统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如:《从计划经济及到市场》一课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改革开中的邓小平》中一个片段,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束缚的现状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客观上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三)切合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认知发展规律,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改提出要教学创新,高中历史教学应跟上时代步伐,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模式,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课件的制作及一些微课的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师生互动方式
  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要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事实上利用一些历史典故,讲解一些跟课本有关却又没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起到创造性地利用了历史教材。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变得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三、结论
  新课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學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救问题的能力”的建议。
  新课标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素材。“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老师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这就会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教学应服务于学生,要“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授之以鱼”,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并且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久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研究教材,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促进者。
  参考文献:
  [1]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郝秀刚,葛明贵.知识的分类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3]许世平.课堂教学生命流失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4]张华.论教学过程的动力[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