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统编教材“单元导读”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教学实施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之首安排了“单元导读”。教师应认清单元导读的位置,了解单元导读的内容,正确分析其教学价值,结合导读,实施有效教学。为此,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整体浏览,关注各个单元的导读页面,建立整学期的教学目标体系,再根据单元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导读的作用,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单元导读;教学价值;教学建议
  一、单元导读在哪里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个单元的首页,都为师生编撰了“单元导读”页面。单元导读的位置就固定在单元首页。这里的“首”字给我们三个提醒。
  第一,从序列上看,单元导读务必“首先”被重视,被解读,被设计。在教学一个单元之前,教师就须优先关注导读,这是整个单元教学分析与设计的第一件事,排在单元教学的第一位。
  第二,从作用上看,单元导读是这个单元的“首要”任务,提领全局。这个单元要教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实现什么目标?借助单元导读,一目了然。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与“学习写日记”。导读让教师一下子就关注“日记写作”这一特别的教学内容。再观照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匹配的就是“写日记”,导读提示教师“日记”这一常用文体的写作教学起点。解读单元导读,能对单元教学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单元教学结果提供检测的依据。因此,对导读的解读,成了教学任务之首。
  第三,从地位上看,单元导读就是整个单元教学的“首脑”,统领学习。單元导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读中提示“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很显然,整个单元都将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而且导读中“笔”的图标提示我们,这是独特的“写作教学单元”,阅读要为写作服务。单元导读在学习的重心方面给我们指引。如果将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小的课程系统,单元导读就是这个系统的纲领;如果将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学习项目,单元导读就是这个项目的总指挥;如果将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建设工程,单元导读就是这一工程开工时挖掘的第一抔土。单元导读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二、单元导读有什么
  (一)有意境图
  学生喜欢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字少,图多,色彩美。单元导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这一单元的意境图。所谓“意境图”,即配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其有关的、意思贴切的、符合教学情境的图案。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读中的意境图画的就是中国古典寓言《鹬蚌相争》的情景。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将带领学生走上独具魅力的“寓意探索”之路。
  (二)有编者语
  单元导读中编撰的文字由两类构成。这是教材编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最为紧要的告示。
  第一类,单元引导语。引导语,就是教材编者编撰的、专为引导教师和学生明白本单元教学“三要素”的话语。三要素为“单元内容究竟是什么”“单元教学究竟教什么”“单元学习究竟学什么”。内容、教学、学习结果,三位一体,构成本单元的教学系统,在单元导语中予以提示。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引导语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而这一单元就是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策略——预测的学习而设计的。再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引导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句话很简单,可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提取了教学内容,本单元即将学习的是寓言故事。第二层,提示了文体特质,本单元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体属性,这也决定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与难点。第三层,提炼了人文意韵,寓言虽短,却能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反观自身,防微杜渐,给未来生活以启发与引领。多读寓言,读懂寓言,能在生活上更智慧,不会重蹈覆辙。
  此外,单元引导语还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具有简洁而直接的特色。对比人教版教材,虽然也设计了单元导语,但总体显得绕口、烦琐,导语中还包含着教学目标,信息量大。正因如此,重要的信息反而容易被遮蔽,也不利于儿童自主阅读。原引导语更多的是提供给教师在备课与设计时作参考,所以,在教学中无人问津。而统编教材的单元引导语简洁、明晰,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引导语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第五单元的引导语为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都体现了“一看就懂,一读就记住”的特点。引导语的阅读对象发生变化,是统编教材的一大进步。
  第二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导读的页面中,简洁、明晰地列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目标有两条:第一,“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第二,“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这是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配合的单元习作为“看图画,写一写”。单元导读中的教学目标陈述,给我们三层提示:第一层,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所指示。例如,两条目标指示了寓言单元的教学应注重“读”,多读、读懂是前提;注重“悟”,道理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局部检索得出的,是要从故事中悟出的,学习的过程不是轻而易举的;注重“写”,之前的阅读,是为了最后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结果是可视、可测的。第二层,目标对教学构成有兼顾。原先有的教师特别注重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教学。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设定的教学目标兼顾读写,在两个方面都提出要求,这就给师生一个重大提示:读写并进,协同发展。第三层,目标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别关注。例如,“读”必定决定“悟”,“悟”反过来也影响“读”,“读”的结果都要努力转化为“写”。一个单元的学习,从语言学习角度看,注重言语习得的实践;从思维角度看,注重过程的探索与发现;从审美角度看,注重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的摄入;从文化理解与传承上看,注重对优质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单元导语中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统编教材“人文属性”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撰的特色。   三、单元导读怎么看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目标,是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目标的落实,是能辅助学生实现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螺旋上升的。很多教师拿到教材后,习惯“看一课教一课”,备课时“教到哪一课就备哪一课”。这样支离破碎的教材解读,真是辜负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统编教材的编撰是有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的,建议教师拿到教材后,先整体浏览,关注各个单元的导读部分,看清目标,形成整学期的教学目标层级递增的图谱。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八个单元为例,下面做一个梳理。先列出八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单元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第二单元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单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第四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第五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第六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第七单元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第八单元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
  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统观八个单元,会发现几个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例如,针对“写清楚”这一教学要素,第一单元就提出“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是初次的尝试,配合自由观察,是起步阶段的目标。之后在第三单元则升级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清楚”从自由地处理信息,发展为理解段落结构,获取表达的基本样式,要求更高了。再看第四单元的“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对“观察”提升了要求,对“写清楚”也开始指向正在进行中的“实验过程”,从偏向静态的信息整理到偏向动态的过程写作,“写清楚”不断提升难度。之后的第七单元提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很明显,从对单一段落结构的获取,转为开始涉及全篇,尝试更为整体地引导学生关注“写清楚”在整篇文章中存在的价值以及发挥的作用。
  再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理解语句”这一目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提出的目标和《课程标准》是紧密结合的,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而设定的,且不断提升与递进。最为明显的是第六单元提出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目标不仅在本单元执教时要注重落实,在之前的单元教学中也要有所顾及,且成为这一目标落实的前期储备。例如,第一单元提出“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里的“体会”就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而“生动的语句”也归属于“难懂”的一种类型。再如,第二单元的“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的道理,都隐匿在重要的、相对而言“难懂”的语句中。“读懂”就是理解的意思。而第三单元中的“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与第四单元中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让我们在一段话中找到关键语句,并用其概括段落大意。这就是一种有着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的方法,这一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握一段话中最重要的语句。这一切又为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做了准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些句子构成了复述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抓住这些句子,复述的成功率就提高了。反过来看,复述也成了一种学习难懂句子的方法。
  在习作方面,《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对观察的重视,鼓励写“放胆文”,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下面选择“想象”这一要素来看单元导读中的目标关联情况。从第一单元的“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到第五单元的“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再到第八单元的“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对“想象”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升级。一开始,借助图像展开想象;之后,阅读文本,感受想象的魅力,学习想象的表达方式;最后,实现“编童话故事”。针对“想象”的教学支架越来越少,辅助与限制也同时削减。在目标“落地”的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长了,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我行我素”。
  此外,对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单元导读中出现的目标,还能从“信息处理”“观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本文不再一一解构。总之,统编教材单元导读中的教学目标是前后关联、逐步变化与提升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材拆分笼统的阶段目标,使其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见、可操作的小目标,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微观、具体、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学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单元导读,重视这些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单元导读如何用
  教学中,对于单元导读,如何将其纳入教学范畴,具体该怎么用呢?下面提供三种用法。
  第一种,用在整个单元教学之前,用途为“了解”与“明晰”。教师在教学单元首篇课文之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句话: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这有点类似于射箭之前的定靶,要想射中靶心,需要先好好瞄准。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时,先阅读单元導读,知道第二单元的目标有两个,“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明确这一课重点完成第一个目标。再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阅读单元导读,明确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分别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很显然,对于单元首篇课文,实施教读时,教师至少要完成前两个目标。因此,教学中重在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预测”“如何结合文本实施预测”。预测的位置与方法,成为教读的重心。   第二种,用在单元课文教学之中,用途为“对应”与“执行”。教师在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回看单元导读,对应导读中提出的要求,一一落实,严格执行,纠偏教学行为,调校教学方向,用教学目标对教学结果进行矫正、评测。依然以射箭来比喻,这类似于发箭的时刻要瞄准靶心,用力射出。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师在执教《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对照导读中的要求就能发现,教学不能一味沉溺于故事内容的获取。对于本课而言,“复述”目标的落实才是重中之重。关于第二学段的复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求,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复述时,不仅要把握大意,还要感受形象,体味语言之美。本课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紧扣单元导读中“复述”这一目标,关注故事中独特的“童话逻辑”,实现更为科学的复述。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故事中,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不断变化,慢性子裁缝不慌不忙地应对,之所以产生幽默效果,是因为内容都是根据儿童特有的认知与逻辑来编排的。因此,复述时不仅要依靠记忆,还要把握故事内在逻辑,让过程变得有章可循。再教下一课时,教师依然要不断对照目标,看看哪些已经达成,哪些还需努力。只有与单元导读中的目标不断进行比对,然后适当增补,才能让学生最后自主完成单元习作,同步验证是否达成“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的写作目标。
  第三种,用在单元教学之后,用途为“回顾”与“检测”。单元教学之后,教师不要急着往后推进,还可以回看单元导读。这样做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回顾,看看本单元的学习历程、学习收益,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二是检测,再次对照单元目标,测验是否达标,如有遗憾,及时补缺补漏。这如同在射箭之后,我们要看看箭靶子,统计到底中了几环,考察射击的效果怎样。如果效果不好,再来一次。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策略单元”,教师教学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之后,回看单元导读,看看学生能否“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是否拥有了“预测的基本方法”。如果是,还可以通过写作继续检测,看看学生能否自主完成单元习作,在读懂教材中提供的三幅图之后,预测故事的发展,再动笔续写。单元学习中,借由预测能力的提升、预测策略的获取,要让学生将续写部分与前文实现无缝对接,全文上下统一,情节顺畅合理。
  三种用法是宏观地进行时段与功能的区分,微观的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師自行把握。在中观层面,可以为大家推荐借助单元导读的两种教学策略——“步步为营”与“整合打包”。其中,第一种为对照单元导读,逐课推进教学,前文有类似的叙述,不再赘述。下文重点和大家分享第二种,即以单元导读为引领,统整全单元教学。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教学单元。单元导读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可见,读故事,明白道理,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核心内容。单元习作安排了看图写作文,明显指向第二个目标。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单元导读中的第一个目标,统整设计。到了习作阶段时,则集中力量落实第二个目标。这样一来,教学划分为阅读与作文两大板块。在阅读部分,也可以有所侧重。如《鹿角和鹿腿》一课中的鹿,开始喜欢鹿角,后来在逃难时,鹿腿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认知随即也发生了转变。学习这则故事要重点体会“认识自我”这一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而《陶罐和铁罐》则让学生在不断对比中体会寓意。《守株待兔》是学生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领悟,同时,与“阅读链接”中的另一篇古代寓言《南辕北辙》整合阅读,使其共同成为学习古代寓言故事的样板。“快乐读书吧”提出要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之前的学习经历可以为课外阅读预热,做好铺垫。《池子与河流》这则寓言故事,更准确地说是寓言诗。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读之后,结合生活实际表述自己对池子与河流的看法或评价,让“悟”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可见,教学中,“明白”的方式、路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整个单元都注重“明白”的教学结果,教学凝聚成合力,对学生的刺激最大,效果最佳。
  单元导读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教师应认真分析,严谨施教,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35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5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