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冲突中教师权威的旁落与重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威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所有安排,显然这种专制性教师权威符合传统教育的要求。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制定新的教学标准,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一转变导致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教师重新塑造权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师生冲突中教师权威旁落与重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生冲突 教师权威 旁落重塑
近年来,各类学校教师权威都出现了削弱的情况。教师传输的知识、规范和准则等,学生也开始对其质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逐渐在减弱,已经不再像长辈年幼时那样尊敬教师,不再认为教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并且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这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和学生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没有心平气和的采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进行沟通,而是采取较为过激的行为,使得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甚至使得个别教师的正常教学无法有效开展。随着教师权威与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逐渐下降,原来很平衡的学生心理出现了不平衡。如果教师权威出现削弱,那么对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研究教师权威被消弱的各方面原因,并且找出能够重新塑造的方法,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教师权威削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自身的错误教学思想
首先,大部分教师自身的教育观比较狭隘,很多教师都将教育观定位在学生考试成绩上,并以此作为是否对学生实行正式教育的根据。这种狭隘的教育观肯定会对学校组织教育教学行为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出现教师实行正式教育与权威客体多样化需求的冲突,致使削弱了教师的教学权威。其次,教师自身专制的教学观。这种专制的教学观,很容易让教师将学校所组织和赋予的权威制度极致化,导致教师忽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教师权威客体对主体的绝对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教师影响学生心理需求的现象,进而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自古至今,这种专制教师的形式始终在我国各大组织系统存在着,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但也正是由于这样,我国学校组织结构系统中才会出现多种教师专制形式,并在正式教育与学生期望之间时常出现矛盾。最后,教师自身“单向度”的观念。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有这一观念,教师们都只看到了学习者“向师性”的特征,但却没有看到学习者独立、自主的特征,所以会十分反感学生体现出的独立性,并采用各种措施帮助学生矫正,但矫正的结果势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情绪,这对教师的权威也会带来削弱的影响。最后,教师注重驯化的教育观念。当前,在我国教育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分数教育理念”、“听话教育理念”等,也正是这些理念忽視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常常都采用统一模式去严格要求学生,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束缚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这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效果上而言,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学生集体内在力量的影响
学生还处于身心不成熟的时期,通常情况下,都是以集体学习和生活方式来接受教育者传递的知识。作为群体学习,学生是由教师统一负责管理的群体。教师为了能够保障实现集体教育人的功能,制定出多项班级规则,以此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让他们共同为了实现班级目标而积极努力。但是,与其他正式群体相同,在班级集体之中也有多种非正式的同龄群体。这种群体形式也有特殊群体规范、价值观、舆论氛围等,也有群体成员普遍公认的领导者。它们既会对群体成员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也对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教育产生影响。在现代教学组织中,如果将教师正式教育影响作为“显性权威”,则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所具有的价值、氛围和群体规范等,可以称为“隐性权威”。虽然这两个权威是不同的,但这两者并不矛盾和冲突,但从某方面而言,这种“隐性权威”却代表着某个班集体中有一种力量能够影响教师的正式教育的权威性,这种的潜在力量一旦遇到最佳的组织环境因素,很有可能转换成削弱教师“显性权威”的力量。
3.学校异质性特征的影响
在学校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两个群体,即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师是传递文化者,而学生是学习文化者;教师是成熟者,而学生是未成熟者。这几种与社会学特征完全不符的成员所组成的学校组织,很有可能出现如下三种不利教师发挥权威作用的情况:第一,学校各组织目标的分离,由于学校组织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所以很容易导致学校组织“共同目标”对师生产生不同的意义。从教师层面上而言,目标通常指向所有学生,通过对学生客体进行加工,而贡献给学校组织。第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形成相同的归属感。教师与学生在社会学特征之中,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很多时候师生都会刻意保持着距离。虽然这种社会距离很多时候都会由于教师民主作风或者师生友好关系而逐渐缩小,但却无法完全消除,所以,师生之间也就不可能产生对对方认同的心理需要。第三,师生关系应具有浓厚的服从色彩。教师和学生属于两级之中异质的成员,所以他们在组织中所担负的责任也会存在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出现这种异质性结构特点,容易引发很多问题,导致学校组织制度体系中,潜藏着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和对立,这一情况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权威在学校组织情境中的运行,从而会出现削弱教师权威的情况。
二、重新塑造教师权威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
虽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是互相的,并且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工作。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被理解为不正常的一种现象。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重新认识两者之间的矛盾,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教师所认识和理解的权威,直接决定着权威观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权威观中,所构建的理性权威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意识到权威树立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权威已发生变化这一事实,调整自身教学观念,适应教学变化,正确认识权威。在面对各种变化时,教师会面临三种选择:(1)保守选择。可称为教师不愿意接受权威已经发生变化这一事实,而应用“高压政策”抓住原来教学权威不放,但从实际情况来讲,这种权威明显已失去了其根本的作用,学生仅是由于害怕教师,而表面对教师服从,但这并不是教师真正意义的权威[4]。(2)消极选择。就是教师对重新塑造权威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已经摒弃了自身的权威,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很有可能危及到教育职能是否能够存在。(3)合理、明智的选择。就是并不放弃自己的权威,也不能是一成不变,而应该积极适应各种变化,不能盲目排斥各种权威挑战因素,积极迎接挑战,以此来加强自身教学素养,维护教师的权威性。但教师也应意识到构建权威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唯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有意识地树立权威。
其次,教师应认识到权威的本质,如果错了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仍然让学生遵从,那么这并不是权威。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权威是需要自己争取的,而并不是向学生索要。教师想要维护自身权威,必须正确认识权威,将权威与威严区分,唯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利用自身的权威。教师敢于承认自身在教学中的错误这是教师正确认识权威的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并不会丢面子,而是会让自身的权威更加稳固。冯卡教授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有一次师生二人激烈的争执一个问题,当时冯卡教授非常生气,但第二天他主动找钱学森承认错误,这体现出教授宽大的胸襟和勇气。道歉并不会对教师权威地位有影响,反之还会加强学生对他的敬意和尊重,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最后,教师应从根本上意识到权威最终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个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但绝对不能代替学生选择,将自身的观念意识强加给学生是不对的,这与学生个性发展也是不符的,这一行为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这也代表着教师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遵从,因此,教师想要维护自身权威,就不应该在学生成长各方面都行使自身权威。有少部分教师,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全权负责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措施利用自己的思想行为影响学生,将学生的学习管的死死的,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导致师生间的距离拉大[5]。还有部分教师,他们通常都会更喜欢与自己看法意见和性格特点相符的学生,而对待其他学生会很排斥,这会让学生盲目效仿教师的行为,以便可以得到教师的喜欢,但正因为如此,教师权威也会大大降低,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之中树立威望,从而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引导教师正确行使权力
无论哪种类型的权力,如果没有制约和监督,那么都很有可能出现权力滥用,即使这一权力必须存在,也不能确保行使权力不会出现坏结果。限制和约束教师的权威,这种限制与约束既需要凭靠教师思想意识、文化道德等提供理性控制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制度保障和约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對教师缺失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在古代私塾中,教书先生都会用戒尺惩罚没有完成学习的学生,这一惩罚形式都是被社会和家长所认可的,这时并不需要一种监督机制。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明文禁止对学生进行惩罚,在惩罚学生方面明显发生一种质的变化。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和教师,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体罚学生是不对的,这一点明显与过去教学不同。同时,家长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监督教师行为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过去教学中,很多家长都会让教师体罚孩子,让他知道教训。所以,应对教师权力进行限制,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从教师权威上来讲,其每天面对的都是自我保护能力差、身心不成熟的学生,更加需要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此来保障教师合理行使自身的权力。在反对滥用权威时,既可以利用媒体舆论监督,也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监督部门,这不但是维护学生的权益,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强化教师主体的学生观
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看待自身教育的对象,那么对他来讲教育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很多教师都开始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好管,根本不会把老师放在眼里,教师已经没有威信可言。出现这些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教师根本没有放低姿态去倾听和了解学生,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该如何构建权威。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师树立权威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形成权威就需要将学生看成完整的人,意识到自身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学习到知识,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为真正的平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关心,自然就会靠近教师,与教师主动交流。
教师应包容和理解学生,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现象,以一颗博爱之心宽容学生的过错;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经常交流和沟通,在对话中了解彼此,在精神上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分享会悄然无声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两颗心越来越近。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环节中最动人的关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障教学质量,而且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教师权威普遍出现削弱现象,这无论对于教师发展来讲,还是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都是不利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等各职能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尤其是教师自身,应全面认识到权威构建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自身权威的构建,从根本上引导自身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帅.知行结合能有效处理师生冲突[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2] 陈小利. 面对师生冲突看教师权益保护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8(07).
[3] 林存华.以文化对话精神重塑教师权威[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
[4] 许琼华.师生冲突的多视角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0).
[5] 国赫孚.从师生冲突看教师权威[J].天津教育,2006(01).
[6] 左金娣.教师应对课堂师生冲突的策略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7] 欧阳学茹,吴良根.“师生冲突”的正向功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
[作者:张国浩(1988-),男,江苏邳州人,徐州医科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4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