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粗放管理”走向“项目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职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工作要在前置评估上下功夫,遴选项目管理的合作企业,增强针对性;在按需服务上动脑筋,推进校企合作的项目定制,彰显有效性;在校企合作运行服务方面求创新,实行项目管理的分层次实施、分层次评价,力求规范,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粗放管理;项目管理;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6-0040-04
  10多年来,县域中职教育大多进行了资源整合,实行规模办学,学校的办学层次多、学生数量多,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众多专业、学生的需要。面对县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多、专业建设水平不平衡、专业生命力不均衡以及企业需求多样化等情况,中职校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企业资源和技术的优势,解决学校的困难。[1]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种类多样,有订单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设备共享模式、引企入校模式、领校入企模式、技术推广模式和校企共训模式等。[2]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应接不暇,出现了松散、粗放等管理问题。如何做好校企合作运行的管理工作?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遴选了一些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运行的项目管理”试点。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目标活动的整体监测和管控,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进展。学校的项目管理运行试点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深入调研,评估前置,注重项目管理的针对性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供给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的适应性,[3]为此,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就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重要路径。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如何选择适合的企业?如何有效对接企业?项目管理如何体现针对性?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校企双方进行深入的调研。为此,我们走进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摸清行业企业对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新兴专业,服务新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遴选合作企业,进行项目管理合作企业的前置评估,增强针对性,最终确定校企合作的试点项目并付诸实施。
   (一)“四融合三对接订单培养”项目
   学校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10多年,其冲床分厂有1/3的管理干部和员工是校企合作项目的毕业生。近几年来,学校机电系先后3次深入企业,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面对面与企业管理层、工程技术人员等沟通交流,共同探索紧密型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路径,形成会议纪要,以实现“培养标准校企共定、订单学生校企共选、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学校还与江苏亚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亚威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培养企业急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该班参照“双元制”办学模式,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开展“四融合、三对接”的教学改革,即“班级”融于企业车间、“课程”融于企业产品、“教学”融于生产过程、“学生”融于企业员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亚威班”学生通过考核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将该班学生作为未来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培养,并纳入公司高技能人才储备库。
   (二)“龙坤人才定向培养”项目
   作为建筑之乡,江都区的建筑行业由于流动性强,工作岗位大多适合男性员工,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等因素,建筑企业急需大批了解建筑专业知识的男性会计人才。然而现实却是,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女生。企业人才需求迫切,学校却无法提供这么多人才。对此,学校根据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携手江苏龙坤集团、江苏江建集团和江苏江安集团等众多建筑企业,举办“建筑会计专业冠名班”,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基础上,加开建筑专业的必要核心课程,培养定向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證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为了提高点对点服务的质量,学校决定该班只招男生,合作企业每年补助每生2000元,校企共同努力培养出企业真正留得住、用得上的定向型人才。
   二、按需服务,项目定制,彰显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根据区域企业的特点与需求状况,强化供需对接,建立政策引领、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参与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校企融通、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多方资源,探索多种模式,在县域范围内加强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联动,选择适合的方式,按需合作,扩大有效供给,为企业培养能顶用、留得住的定制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合作中实现多赢,形成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供需精准对接典型案例。
   (一)“企业联合体人才定制培养”项目
   江都区武坚镇自2001年创建江苏省科技工业园“武坚园”以来,已引进入园企业200多家,形成了高压电器、气动机械、农药化工、纺织服饰、体育器材、环保设备六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武坚镇地理位置偏僻,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难留人”的现象。同时,单个企业的用工需求相对较少,不足以单独组班联合办学。对此,江都中专与武坚镇商会磋商,实行“企业联合体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办学,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武坚镇商会负责协调区域招生工作,落实专门人员与学校组成项目管理小组,落实骨干企业与学校对接,开展现代新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食宿与安全管理,负责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安排,负责项目运行所需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处理项目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与纠纷。学校负责合作专业的计划申报,编制教学计划,完成相关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技能培养和相关考证工作,专门与武坚镇商会组成项目管理小组,共同协调和管理项目的运行工作。    (二)“江建BIM定制培养”项目
   本着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学校与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技术(江建BIM班)”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从2018年秋學期开始,连续3年,每年为企业定向招收60名江都籍男性学生,学制五年,培养具有较高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对口型人才。合作期间,企业有权参与合作项目招生与合作培养过程、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品行端正、成绩合格并取得专业上岗证,服从企业统一安排与调遣。企业方面:安排一名高管和一名人力资源部门副职以上人员与学校共同组成校企合作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和推进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员配合学校为合作项目学生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和企业忠诚度与归属感的培训;统一安排项目学生实习,实习期间给予学生适当的实习报酬(每月不低于2000元),学生毕业并被企业正式录用后,薪酬待遇按公司薪酬方案执行,并办理“五险一金”;设立项目合作基金,项目学生实习期满后考核合格,且在企业正式工作满一年,按每生10000元的标准付给学校。学校方面: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与企业派遣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和推进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江建BIM班”原则上由中考成绩500分以上的江都籍应届初三毕业生组成;在企业参与下,学校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安排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项目具体负责人),并按照方案与计划要求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配合企业做好合作项目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稳定工作,跟踪项目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与就业情况,确保合作班学生在企业工作满5年。
   三、创新服务,分层评价,注重项目管理的规范性
   项目管理是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工具和技术,来解决项目的问题或达成项目的需求,包含领导、组织、用人、计划和控制五项主要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服务模式,实行项目管理的分层次实施与评价,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资源共享、多元评价、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项目管理评价机制,力求项目管理的规范性。
   (一)构建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学校设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服务机构,在招生就业处下设“江都区中小微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心”,统筹所有校企合作的项目管理,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对接工作,即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专业设置与调整、与骨干企业合作协议的签订、学生档案收集与整理、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研究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服务。二是基于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设置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的智慧服务应用功能,所有数据实时更新,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和传递效率,增加项目绩效的透明度,提高项目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智慧管理、方便高效。
   (二)组建团队,分层对接企业
   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团队分层对接企业,项目进度如何跟进,项目风险如何规避,项目资源如何分配等,都需要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是短线专业、新兴专业由于学生人数少、专业教师不多,导致办学成本高,不适宜进行项目管理,可由系部或专业组开展校企合作管理。二是长线专业、主干专业由于学生人数多,专业师资力量强,校企合作资源丰富,可由学校或系部开展项目管理。根据合作企业的状况将企业分为三个层面,即顶岗实习基地、工学交替基地层面,冠名办班、“订单”培养层面,引校入企、引企入校层面。学校组建的项目团队分层对接企业,也可以有对应的三种形式,即专业组教师项目团队、系部项目管理团队和学校项目管理团队。
   一个有效运行的校企合作项目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建立一个好的项目团队,一是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团队要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步骤,提高项目实施工作效率。二是校企合作项目管理者要着重考虑整个项目和团队的整体利益,及时了解每一位人员的角色,及时解决校企合作团队的矛盾冲突,让团队成员保持热情,增强凝聚力。三是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团队要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规避风险,当风险来临时,项目管理者要保持镇定并带领团队坦然面对,同时确保项目资源供给充足。
   (三)制度供给,提供合作保障
   在县域层面,校企合作的项目管理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强“制度供给”,政策要契合地方特色。要建立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项目运行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动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使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由被动型向服务型、粗放型向项目管理型转变,提升管理效率,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依据《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规定和“职教联席会议”的精神,建立企业、学校与政府三者关系的协调机制,运行保障由契约型向制度型转变,从而构建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供给质量,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校企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从礼.校企融合: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县域中职校供给侧改革之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2017(1):70-73.
   [2]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科学咨询,2009(8):28-29.
   [3]何静.从象征性意义到实质性作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的功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4(7):44-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