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最热议的话题,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只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分析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历史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也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并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能够焕发生机与魅力,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与指导思想,也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是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考虑;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来重现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在史料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的能力与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这五部分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是历史学科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提前进行准备,科学地设计历史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件设计等,这样能保证历史教学有序开展,避免历史教学陷入无序和混乱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时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及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它们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等;(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来分析和论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措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评析“重文轻武”的措施,并且认识到北宋政治的两面性,另外能够从一些北宋的爱国事迹中给学生渗透爱国情怀。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历史教學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一个“听众”和“看客”的角色,这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会增强。因此,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思想,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考虑学生的想法,并且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例如,在讲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探究问题:(1)北魏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力排众议想要改革,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是什么?设计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可以进行结组讨论或者自由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历史答案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3.开展历史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是一门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往古”就是为了“知今”,吸取历史当中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胜利也是全国儿女勠力同心、一起努力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去采访和探望当地的抗战老兵,与老兵交谈,从老兵的口中来获知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活动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历史感悟或者活动小结,来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和新路径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要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2):43.
[2]武朝元.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55.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