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定离不开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追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更精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追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教师可以从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有效性出发,从导入新课等六个方面探究实施有效追问的策略。
  [关键词]追问;有效;精彩;策略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必定离不开提问,“善教者,必善问”。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再一次或多次追问。所谓追问,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继续提出新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的追问可以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层次探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更精彩。
  一、在导入新课前追问,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探究活动的导入处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精彩的追问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续。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角的度量”中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游戏?
  生:“愤怒的小鸟”。
  师:如果你来玩游戏,你会选什么弹弓?理由是什么?
  生:我会选2号弹弓,因为1号太大了,3号太小了。
  师:太大太小指的是什么的大小?
  生:角的大小。
  师:关于角你都知道什么?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刚才大家选择弹弓都选择2号弹弓,如果现在工匠师要设计2号弹弓,你会告诉他什么数据?
  生:我会告诉他角的度数。
  师:度量角的度数应该选什么工具?
  生:量角器。
  师:有疑问的学习才是有思考有深度的学习,关于量角器你们都有哪些疑问?
  ……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问题这一载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导入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个提问、多个追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从而学会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活跃性。
  二、在理解粗浅时追问,提升思考深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很难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也无法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便一些学生的想法较为深刻,但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也无法进行深入全面的表述。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发挥追问的功效,借助有效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片段为例:
  师:恭喜你们组很快就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说说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我们是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算面积的,一行摆了5个,有这样的4行,一共有20个面积单位,所以面积是20平方厘米。
  师:能不能用尽可能少的面积单位拼摆和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生:我们的方法与他们稍有不同,我们发现只要在长和宽上各摆一行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为什么这样摆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
  生:长边摆5个就表示一行5个,宽边摆4个就表示有这样的4行,4个5就是20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师: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够用更少的面积单位、更快地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呢?如果行,那我们今后就揣着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比如足球场的面积。
  生:我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只要知道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了。
  师:行吗?为什么?小组商量一下。
  众生:行。
  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几厘米,就是表示一行可以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行,所以,用长乘宽就能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
  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师的一步步追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深入,而且展现出不同层次的思维状态,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有较深的了解。
  三、在认知冲突发生时追问,深化认知水平
  当教学内容表面看起来有矛盾、有冲突,或者学生对问题有矛盾、有争议时,也是知识展开、能力培养的重要契机。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追问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自我纠正认知中存在的争议和矛盾。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找次品”时,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把物品分3份很容易找到次品,也有的学生尝试从8、10中找次品的方法,发现把物品分两份也很容易找出次品,双方对此争执不下。这时教师围绕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把次品平均分成两份,每次最少会排除几个正品,剩下几个次品?平均分成3份呢?把学生争论的焦点以“探究问题”的方式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反复验证得出结论。
  四、在发生错误时追问,培养反思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是难免的。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或把答案直接告知,那就是“错上加错”。面对错误,应当抓住时机展开追问,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并组织学生反思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例如,“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其中梨树有190 棵,比桃树的2倍还多50棵,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在解答该题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190-50)÷2、(190+50)÷2、 190×2+50 。面对这些方法,我没有立即进行评价,而是再次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得出的是正确结果呢?请用合适的方法来阐述列式的理由。”这就将问题又丢给了学生。于是有的学生开始画线段图,有的展开理论分析,大家通过一番讨论得到正确答案。我继续追问:“要使 (190+50)÷2 和 190×2+50这两种方法正确,应该怎样改编?”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马上投入新的思考之中,并且在改编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辨析。
  五、在意外生成时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发生。然而,有些教师仅仅把它视作“节外生枝”,要么熟视无睹,要么草率了断,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想象力被禁锢了。教师应该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积极回应学生的意外回答,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一个任意四边形,由四人合作研究: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预设有以下几种方法:量角法;拼角法;分三角形的方法。当一位同学汇报完后,我提出疑问:“明明只有4个角,怎么就变成6个角呢?”学生回答说:“四边形有两个内角各分成两个角,所以4个角就变成六个角,这六个角的度数和就是四边形的内角和。”话音刚落,就有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分法,我把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也是360度。”该生的回答出乎大家的预料,我敏锐捕捉这个意外生成,进一步追问:“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不就是720度?为什么还是360度呢?”追问之下,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在交流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4个三角形有12个角,其中有四个角不是四边形的内角,而是多余的角,这四个角的和正好是360度,减去后四边形的内角和还是360度。
  课堂是动态的、灵性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生成往往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在本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意外生成,及时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总之,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追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思維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许华锋.把握追问时机,构建有效课堂[J].教学与管理, 2012,(8).
  [2]金喜平. 注重预设,关注生成[J].电子制作, 20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28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