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和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照学生心理、课程性质以及教学要求探索新的考核办法。提出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考核模式的转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考核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能够促进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Java课程;评价改革;全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113-02
  一、引言
  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或大二开设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比例的评价体系结构。平时成绩常以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为标准,考察内容较为单一。期末成绩以期末的卷面成绩为主,考核重点集中在检测基础语法知识和简单算法等方面。这种模式在考查学生利用编程工具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创新能力、专业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掌握上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建立从基础到应用,从知识到能力,再到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本课程来讲十分必要。
  二、基本思路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的考试改革,是贯穿于整个学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首先,考核体系要层次化:在基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Java基础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编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做到全面的、动态的、多样的评价,综合考查学生整体素质。(1)考核模式的多元化:课堂内外,线上自主学习、讨论和协作、实验、期末考试(或以赛代考)四个方面。(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整个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个人的评价、同学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使得学生考核的成绩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整个过程也更为生动活泼,以利于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共享智慧。
  三、考核体系
  考核始终体现形式多样化、层次化、全程化、科学化、多元化和透明化等特点。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与讨论、实验或项目情况、期末考试四种相结合的模块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评定采用2∶2∶2∶4比例。
  1.自主学习。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也是学习的本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另外,自主学习可防止出现课后不预习、不复习的现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钻研课程设计和课前引导,以任务驱动方式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教师在每个阶段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确定学习范围,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中国精品课网站上、课程使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学吧在线测试平台进行资源检索、学习和测验。本阶段对学生的考核是依据教学平台上各章节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情况、课程讨论情况以及单元测试等方面进行的。从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和掌握程度、问题讨论参与度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人为教师、学习平台、问题讨论组成员。本模块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主要记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日常表现根据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来打分;教学内容讨论的深度则是由能否精准地把握问题的核心、能否简明扼要地分析和讲解问题、能否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动提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打分。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注重学生理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此过程中评价人为教师、讨论组成员、专业教师。本模块成绩占总成绩的20%。
  3.实验情况。针对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设计7次阶段性实验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实验考核采取学生组评价和教师点评、复核的方式。各组成员根据实验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评分办法。全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小组进行成绩初评,并标出详细的丢分原因。每次小组评价后,在一定期限内被评学生可对结果提出异议,由小组和教师复审,再经过教师全体审核后,公布本次成绩。最后教师进行随机点评或典型案例点评。实验完成的独立性和正确性是基本要求,规范、完善或创新可评定较高分數。以7次成绩平均分作为基础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评价小组成员贡献给予相应奖励加分。此过程中评价人为教师、学生评价小组。本模块成绩定为总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本课题主要研究Java课程期末上机考试,将传统的卷面考试迁移至考试平台进行。首先,选好考核的平台。既要方便好用,又要准确安全。其次,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一系列问题。将概念、定义等记忆性知识考核转为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包含基本知识点、程序阅读)30分、判断题10分、填空题10分、简答题10分、编程题(可查阅API文档)40分。涵盖了对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编程能力等方面掌握情况的考查。采取自主或随机方式生成难度相当的试卷。此过程中客观题由程序自动阅卷,主观的简答题、编程题的判定由教师根据得分点、学生答题步骤、结果给定分数。采用机试可准确、高效地完成期末阅卷工作,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对试题的结构、难度进行分析,将成绩数据以直观的视图进行展现,方便教师做好总结与反思。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与本门课程的性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允许学生以赛代考。对参加校级Java程序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以及在省级、自治区级以上如“中国软件杯”、“蓝桥杯”、“发现杯”等Java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可申请免试,期末成绩记为满分。此过程中评价人为教师、测试平台、院系专业及教务管理部门。此部分本模块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四、实践效果
  通过两年来对考核体系的实践,学生课程参与度、学习自信的建立、任务完成度、成绩等方面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参与度达92%。实验参与、完成率达100%。改革后程序设计题的得分率由考核体系实施前的59%上升2018年的63%,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五、结语
  全过程、多元、多层次考核,首先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业务的提升;其次,学生能够深刻把握知识体系,了解自身不足。新的考核体系丰富了考核标准和增强了结果的透明度,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度大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课程考试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孙丽君.以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Java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12):38-41.
  [2]赵春鱼.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基于全国49所高校的现状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6,(23):44-51,79.
  [3]刘艳梅.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研究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14):35-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