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多维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视野投射到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当中,依托多维路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多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37-02
  傳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客观需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然而,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这仍然是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在笔者检索到的关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合路径的研究论文中,有的研究者在对地方综合性大学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调查数据提出了一些可以尝试的具体路径。在认真阅读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学界对于这项工作的思考与研究有一定成效,比如阐明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炼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神内核,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实现融合的具体操作思路。但是,我们在看到前人成绩的同时,也发现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切实有效的开展,具体表现在:(1)很多研究都花大量的精力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以及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2)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思路层面,对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作为支撑。(3)研究成果缺乏整体设计,很多观点比较零散,如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没有将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与研究。
  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探索,将是学界今后研究的趋势所在。笔者尝试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围绕这一课题继续展开研究,在实践领域中找寻行之有效的路径与方法。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操作路径和方法:
  1.情况调查与分析。一切研究都应当以对研究对象的准确把握为依据。对于这项系统工程的研究也应当实事求是,在展开任何一个阶段的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前,先要客观地掌握情况,这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所谓情况调查不仅涉及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还涉及教育管理者、社会大众;不仅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情况的调查,还涉及对有关校园文化、新媒体文化等情况的调查。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切入调查与分析,才能够对该项工作目前的现状有更为全面、深入的把握,才能够找出在实践层面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以此为基点进入下一步的方法研究,进一步去探索扩大成功经验的方式和突破现存问题的方法。另外,在进行情况调查与分析时,可以采取的方式、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有所局限。既可以设计针对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社会大众等群体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纸质或网络调查问卷,也可以选择代表进行座谈、走访了解情况以及进行个案调查、网络舆情调查等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目前高校当中较普遍的两种做法,一是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讲座或者选修课,二是在思政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讲座或者选修课,无疑是创设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其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传统文化教学怎样能够做到雁过留声则是需要研究者们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首先,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应当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认识规律来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濡染必定会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传统文化教育也应当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的常态化、连贯性的学习。其次,传统文化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选择的。既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学期里开设涉及传统文化不同领域内容的选修课),也可以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讲座,还可以创建在线课程进行教学,等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进思政课当中,如果仅仅是浅层次地在思政课中讲授传统文化有关内容,这种做法极易导致浮于表面、效果甚微的后果。笔者认为,如果希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做到更有效的融合,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型的系统工程来建设。
  3.富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这个体系不能满足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星星点点的传统文化元素,或者偶尔为之的传统文艺演出活动,而应当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营造浓厚的氛围,在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空间、日常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象。首先,应当打造既富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与院校特点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品牌,以品牌带动传统文化相关宣传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扩大传统文化的校园影响力。其次,教育管理者也应当重视富有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这既包括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包括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格言警句等纳入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当中去。
  4.新媒体文化。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迅速、海量、呈现形式新奇多样等特点成为网络时代发展最快同时也最受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形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新媒体这个新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然而,如何能够让已经创建的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这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要想使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发挥它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既要注重内容上政治立场坚定并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要注意使平台中的文、图、视频等从形式上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5.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因而这支队伍关系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先装满自己这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这是整个系统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应当持续不断地以多种形式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定期组织有关的讲座、培训、研讨、线上线下竞赛、文娱活动等。持续性、常态化的培育,必定能够使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除了要装满自己这桶水之外,如何给予学生一碗水,这又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模式的设置等问题。因此,对于思政课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观摩学习、集体备课、研讨、培训等。
  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责任重大、负重致远。要想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视野投射到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当中,依托多维路径,在一直不断开展的教育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的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为这项系统工程的开展挖掘新的动力源泉。最终,通过这项系统工程的不断开展,把高校建设成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育人场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