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潍坊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职业院校应采取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相契合的人才培养策略。本文以潍坊市为例,在分析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潍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的策略。
  关键词:新旧动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239-02
  一、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强化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
  国家提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以山东省为综合试验区,利用动能的新旧转换,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要素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所强化的人才的作用,要求人力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要高度的契合,无疑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由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转型。潍坊市高职院校承担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分人才供给的重任,因此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潍坊市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潍坊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协调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旧动能转换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高端科研创新人才急需外,也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高级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潍坊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却存在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培养人才质量层次不协调、创新创业人才供给力度不够等问题。
  1.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不协调。潍坊市《关于完善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的意见》中提出,要把培养“十大产业”作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工程,引领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导工程。高职教育作为十大产业人才供给的主力军,存在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匹配的问题。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2年潍坊市十大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缺口总数在40000人左右,但是潍坊11所高职院校仅能提供2500左右的适用十大产业的人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调,与产业结构调整严重不匹配。一方面,潍坊各高职院校未形成有效的与十大产业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系列集群。另一方面,潍坊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不协调。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与供给失衡。素质技术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各高职院校应该考虑的重大课题。身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示范省的濰坊市,急需解决创新创业供给问题,而潍坊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滞后,供给效率普遍低下。于是,一方面是社会需求旺盛,一方面是学校供给乏力,就出现了失衡现象。
  潍坊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中,但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贯彻,难以将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近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尽管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多注重理论培养,以通识课的形式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难以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只是简单提到,但并没有真正贯彻到人才质量工程中去,难以进行有效的产教融合,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使其对潍坊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与其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之间产生了矛盾,也已成为制约当前潍坊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核心问题。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人数缺口很大,而且多数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多由就业指导教师或者辅导员担任,大都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欠缺,无法圆满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师资结构也不够合理,专任教师比例过低,从事“双创”教育的专兼职老师的流动性都很大,缺乏一个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团队。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资源短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及成果的转化都离不开孵化平台,高职院校的各类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此类平台只提供了创新创业的部分功能,而主要载体则是创客空间、创业园或“组合式”创业基地、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潍坊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资源相对短缺,三位一体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健全,企业的融入度不够,而学校自身的平台资源相对有限,政府提供的孵化平台的利用度也不高,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对策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潍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各高等职业院校应顺应潍坊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的新形势,积极回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诉求,解决传统高职教育与新旧动能转换的矛盾,采取有效策略,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培养一支勇于创新、懂技术敢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军。
  1.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补齐专业性人才结构短板。新旧动能转换使高职院校传统专业设置受到冲击,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传统产业调整与升级,变革人才供给结构,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与产业发展同步,尤其要针对新旧动能转换中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进行长远规划,集中建设一批对接十大产业的专业集群,培养新旧动能转换亟需人才。其一,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以优势、特色专业对接优势、特色产业,并以潍坊新旧动能转换指导意见为指引,多方筹措资金,做好专业建设的调整,依托于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根据自身特色有选择性开设对接现代农业、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材料产业的专业,减少语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饱和的专业开设比例。其二,加强校企合作,支持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合作机制,积极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专业设置实效性,按照产业、企业实际需求重构专业体系,克服各学校在专业设置中的盲目性,使专业设置更接地气,使专业设置有效地与产业对接,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2.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解决需求与供给失衡问题。首先,构建合理有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实施教育的载体。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构建面向全部学生的普及课程、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等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中,进行分层次培养人才,提高双创教育质量。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各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扩充师资队伍,提高专任教师的比例,并利用各种资源对专任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专任教师挂职锻炼,提升其创新创业素质;聘请熟悉创新创业的专家和企业家们,充实兼职老师的队伍,通过设立“产业教授”、“创业导师”等岗位,增加其稳定性和针对性。最后,合理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参考文献:
  [1]薛寒.“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王少营.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2018,(28).
  [3]林夕宝,余景波.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