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理工科大小课堂优缺点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大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接受顶级名师的教育指导,可有效缓解学生大量学习需求和有限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学生太多,教师往往无法顾及每一名学生,而小课堂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因此,理工科高校应根据各个科目的不同性质,对于理论性课程开设大课堂,对于实践性课程开设小课堂。
  关键词:理工科;大课堂;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188-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教学形式也会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1]。我国主要采用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高校的班级教学分为大课堂和小课堂两种形式。
  二、大课堂的特点
  (一)大课堂的优点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进步,政府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顺利升入大学的政策。近年来,大学生的数量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共有2695.8万,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2]。然而全国各级教师总人数约一千八百多万人,高校专任教师人数约一百八十多万人,师生比大约为1∶15。再加上教育资源相对众多人口数量的不足,为了适应目前国内高校整体现状,大课堂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
  同时,学生数量多,也为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增添了很多障碍。而大课堂的设置可以大大减少管理和组织教学上的工作量,学校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上制订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管理,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从课堂质量看,大课堂学生人数多,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就更容易产生新想法,使学生们看到彼此不同的见解,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二)大课堂的缺点
  学生人数多,也为教师授课带来了一系列的問题。首先,由于大课堂的学生约为一百多人,教师上课时,无法同时顾及每一名学生,只能把关注点放在个别学生身上。长此以往,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教师对本班学生了解甚少,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或者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错误的判断,制订出不适于学生的教学计划。
  其次,大课堂人数多,考勤成了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每节课都点名,就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十分麻烦。但如果取消考勤或间隔考勤,就纵容了某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逃课的坏习惯。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不仅如此,即使在课堂上的学生,由于他人影响或座位靠后等原因,其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本科生与专科生的隐性逃课率甚至达到89.4%与84.4%[3]。但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察觉,所以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大课堂影响了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小课堂的特点
  (一)小课堂的优点
  小课堂一个最为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与每个同学交流。学生数量少,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教师都有充分的时间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基本掌握每位同学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进而调整授课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
  同时,人数少的课堂更便于管理和组织。小课堂上,教师能够记住每名同学的名字和学习特点,考勤也相对容易,即使不用点名册,也可以很快看到哪位同学缺勤。对教师来说,能更快捷有效地管理学生,轻松地维持纪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小课堂的师生交流更加便捷,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4]。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自身水平得到提高。
  小课堂上,学生能比在大课堂上更接近教师,也能更清晰地看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直观、详细地看到教师的演示。学生提高了课堂参与感,也增加了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小课堂的缺点
  学生人数有限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踊跃发言;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整个讨论会被个别学生引向某个方向。最后导致讨论的结果较单一化,没有体现出问题多样性,甚至有时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固定化的一致见解,学生们作业反映出的问题和亮点都相似。
  虽然小课堂成为某些一流高校推广的课堂形式,也一直是西方国家实行的教学模式,但是要运行小课堂需要很高的运行成本。在学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实施小班教学,就需要更多的教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在目前形势下,国内多数高校想要全面实行小课堂的条件仍难以具备。
  对于教师来说,新的课堂形式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要完成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除了要准备一般性的教案外,还要准备更多的开放型、拓展型的知识点和问题,来应对学生各式各样的讨论结果和提问。这无疑要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对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岗位聘用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还是科研成果。这就使教师背负了更多的任务和更大的压力。
  四、对高校理工科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
  经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高校的理工科来说,不能只采用大课堂或者只实行小课堂,应将两者适当结合。高校的理工科学习科目大致有两类:理论型和实践型。
  理论型课程如政治和英语,侧重罗列知识点和教师的叙述讲解,课堂上不需要太多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一般任务是理解和记笔记,因此可以采取大课堂形式。
  实践型课程如各种实验课,侧重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需要观察教师的具体演示,提出很多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小课堂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晶晶,王冉,查泉涛.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与学生熟悉的自由运动形式之间的矛盾[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2,(2):384-384.
  [2]李智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地方理工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7.
  [3]高宏亮,傅明冲.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46-50.
  [4]何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