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30名0~6岁城市幼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式分析所得资料。研究发现,父亲教养观念投入包括育儿观、角色观和对幼儿发展的期待三个方面,父亲教养行为投入包括教养行为方式与内容两方面,个体因素、母亲角色、幼儿特征、社会环境均会影响父亲的教养投入。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养投入;扎根理论;父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04-0044-05
父亲教养投入是指父亲所从事的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成长的活动,包括父亲对幼儿教养的认识,父亲参与教养的频率、方式、内容等。〔1〕研究表明,父亲教养投入对幼儿认知、社会性、身体素质发展等均有重要影响。〔2-4〕已有研究多以量化分析为主,很少关注父亲主观因素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城市幼儿父母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式分析访谈资料,以呈现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目的抽样、滚雪球抽样和异质抽样等方式从北京、辽宁、湖北、新疆等地抽取30名0~6岁城市幼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其中,父亲15人,母亲15人。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自编访谈提纲,主要从观念投入与行为投入两方面考察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访谈次数依资料收集程度而定,部分受访者曾接受过多次访谈。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研究者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音频累计时长18.9小时。原始资料经NVivo14.0软件编码分析。依据扎根理论的要求,研究者依次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即将原始资料中提取出的73个初步概念归纳为19个范畴(编码A1~A19)。主轴编码是指借助编码典范中的6个维度,即条件、现象、策略、结果、脉络、干预条件探讨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5〕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开放性编码中打散的资料重新整合。选择性编码是指将主轴编码6个维度下的范畴串联成一条故事线,据此发展核心范畴,进而发展扎根理论。〔6〕
二、结果分析
(一)父亲教养投入现状
1.父亲教养观念投入
父亲教养观念投入包括育儿观、角色观和对幼儿发展的期待三个方面。
育儿观是父亲对育儿方式、亲子关系等的主观认识。研究发现,城市幼儿父亲育儿观呈现出民主、包办代替、恩威并施等特点。民主父亲认为,“教育重在平等,什么事儿都跟孩子商量,他才会有自己的想法”(BJ-F-07①)。具有包办代替倾向的父亲认为,在教养过程中成人应无微不至地照顾幼儿,尽量满足幼儿需要,如有母亲提到,“我老公特别宠闺女,简直是溺爱。他觉得闺女就得宠,给她足够的爱,这样以后她才不会被人骗”(LN-M-14)。主张恩威并施的父亲则认为,幼儿需要成人关爱,更需要成人引导。因此,某些规矩和惩戒措施是必要的,如有父亲坦言,“当幼儿做错事时,父母一定要给他一些教训。不然等他以后进入社会,别人就会替你教训他……当然也得关爱他,胡萝卜加大棒,主要是为了他以后好嘛”(BJ-F-05)。
角色观即父亲对自身父性角色及该角色职责的主观认识,分朋友、榜样、权威者三种。一位母亲表示,“他爸爸就是一个玩伴,一说要去哪儿玩,爷俩一个比一个兴奋,我跟带着俩小朋友似的”(BJ-M-02)。有父亲认为,“孩子比较崇拜爸爸,更倾向模仿爸爸的举止言行,所以爸爸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孩子才能学好”(BJ-F-01)。此外,有父亲以权威者身份自居,对幼儿施加影响,如一位母亲提到,“他觉得爸爸就应该有爸爸的样子,孩子得慎着点儿(害怕)他”(HB-M-10)。
父亲对幼儿发展的期待体现在学业成就、人际交往、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父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比较理性,会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加以佐证。例如,有父亲表示,“以后起码得有个大学本科学历吧,现在找工作都得看学历,学历太低找不到工作,怎么养活自己啊”(HB-F-10)。另有一些父亲参照自己的人生经验,认为身边有成就的人大多拥有高情商,他们精通为人处世之道,因而能獲得更高的职位、更优质的生活。一位父亲认为,“其实情商比学历重要,尤其做生意这行,讲究先做朋友再做生意。我很注重培养我儿子这方面的能力……希望他以后也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XJ-F-11)。还有的父亲基于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表示并不想子女重复自己的“老路”。一位母亲表示,“我们80后真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代人,她爸现在对她没什么太大期望。该拼的都替她拼了,只希望她能有机会做自己……当然要做自己得先精神独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最重要”(BJ-M-04)。
2.父亲教养行为投入
父亲教养行为投入包括教养行为方式与内容两方面。
相较于母亲直接互动式的教养行为,父亲的教养行为更为间接。例如,一位母亲表示,“孩子她爸工作比较忙,但他也能体谅我的辛苦。比如,周末我带女儿出去玩,他在家会帮我们做好饭。挺感动的……他会听我的意见,我说要给女儿买什么东西,他都同意,不会说没用啊、贵啊什么的”(BJ-M-07)。这位父亲即是通过辅助母亲的育儿行为或给予经济支持实现对幼儿的教养投入。有父亲坦言,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幼儿,但会通过其他方式,如借助移动通讯设备与幼儿定期交流,关注幼儿成长。一位父亲提到,“我们做项目经常要出差。视频通话时,我一般会问问闺女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之类的……而且她喜欢什么我都知道,比如最近特别喜欢艾莎公主”(BJ-F-05)。
此外,有别于母亲对幼儿需求天然的敏感,父亲在识别幼儿需求时往往需要凭借一定经验。这意味着父亲教养行为投入需要付出更多主观努力。“爸爸跟妈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一哭,他妈就本能地知道是因为饿了还是尿了还是要找妈妈。后来,他妈上班去了,孩子主要由我带着,我一开始很懵,后来慢慢才能分辨哭声间的细微差别。我是靠经验,他妈是靠本能”(LN-F-15)。 父亲教养行为内容体现在陪伴幼儿玩耍、促进幼儿品格养成等方面。研究发现,父亲多倾向陪伴幼儿玩棋类、拼图等益智游戏及其他力量型游戏。例如,有母亲提到,“她爸爸会带着她玩拼图,有好几百张图卡那种,爷俩拼一天都不累”(BJ-M-05)。此外,父亲普遍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例如,有父亲提到,“我会要求闺女讲礼貌,知道遇见熟人打招呼,接受帮助说谢谢,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做不好的话,以后别人会觉得她没家教”(HB-F-09)。有母亲表示,父亲通常会以更理性的方式回应幼儿的不当行为。“小朋友有时候因为困了、饿了,会闹情绪。他爸不会哄他,而是跟他讲道理。比如,‘小伙子坚持一下!下车才能去饭馆吃饭’”(XJ-M-11)。
(二)影响父亲教养投入的因素
1.个体因素
影响父亲教养投入的个体因素包括成长背景、职业、父职体验等方面。
父亲的成长背景,包括其原生家庭结构、所受教育等,均会影响其成年后对待下一代的行为态度。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父辈关系往往更民主,〔7〕在养育下一代时更可能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如一位母亲所言,“我老公是独生子,他父母一直很讲究民主,两代人关系很平等,所以他跟孩子的关系特别像朋友,爷俩能玩到一块去,而且什么都能商量”(BJ-M-07)。而当父亲在原生家庭中所接触的教养观念与现今科学的教养理念冲突时,父亲的教养行为会发生内在矛盾,如一位母亲提到,“有一点很矛盾。我先生小时候经常遭他爸爸体罚,他现在虽然知道体罚不对,但还是会打孩子。等事后气消了,他又觉得对不起孩子”(BJ-M-06)。
有研究提到,职业与父亲教养投入显著相关。〔8,9〕本研究发现,职业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体现在职业性质对工作场地、工作时长等的内在规定左右着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及方式。例如,有母亲提到,“孩子他爸现在在创业,工作起来基本没日没夜。别说陪孩子了,一个月内我都见不着他几面”(HB-M-09)。
父职体验即父亲在参与教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积极的父职体验能够刺激父亲的教养投入。“有什么事情,孩子知道主动找爸爸,比如帮她取东西啦,陪她玩啦。她爸爸特吃这一套,觉得自己被肯定了,特满足,带孩子的积极性就提高了”(BJ-M-04)。
2.母亲角色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观念强调母亲在家庭中的育儿责任。母亲在内化这一观念时会产生“守门效应”。〔10,11〕母亲会通过限制甚至排斥父亲参与教养幼儿,以维持自己的角色地位,致使父亲教养投入水平较低。例如,一位母亲表示,“我之前有工作,辞职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孩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支持我先生工作,所以带孩子基本不需要他操心。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HB-M-10)。当夫妻双方关系失和时,母亲的这种“守门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有父亲提到,“他妈天天打击我……反正我干啥她都不满意,我的一腔热情就这么没了。后来工作忙起来,家里的事儿我干脆就不管了,反正我也管不好……现在离婚了,她天天跟孩子说我的坏话,不让我俩见面”(LN-F-14)。
此外,祖辈参与教养也可能会造成祖辈和幼儿母亲合作承担教养责任,产生家庭式的“守门效应”。例如,有父亲表示,“刚开始我很想帮忙(带孩子),孩子他奶奶看不顺眼,总是数落我。反正我带不好孩子,干脆就不管了,而且現在孩子他妈跟他奶奶管得挺好,我过去只会添乱”(BJ-F-06)。
3.幼儿特征
幼儿年龄、性别、气质等特征会影响父亲教养投入。
在不同年龄段,幼儿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例如,幼儿年龄越小,其与母亲的依恋越紧密,致使父亲更可能采取间接的教养行为。“宝宝刚出生时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我老公帮不上忙。要说帮,可能就是好好赚钱吧!让我在家安心带娃”(BJ-M-08)。
针对不同性别的幼儿,父亲的教养观念有所差异,如有父亲表示,“闺女就得宠着,儿子不能养得太娇气”(LN-F-14)。此外,父亲参与男孩与女孩教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位母亲提到,“以前儿子还没出生时,女儿在那里用毛绒玩具玩‘过家家’,我先生就坐在一边玩手机,不会主动跟她玩,但现在他经常会屁颠屁颠跟儿子一起玩。‘你来开飞机,我来开火车……’爷俩玩得不亦乐乎。可能男人骨子里就是个小男孩”(HB-M-09)。
气质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根据养育难易程度,气质可以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相较于其他两种类型,困难型幼儿的养育难度最大,因而可能会引发更多消极的父职体验,进而降低父亲教养投入水平。有母亲提到,“我儿子打小就特别难带……他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家里鸡飞狗跳,我在吼,儿子在哭,他肯定也闹心,一回家就钻进房间不出来了”(XJ-M-11)。
4.社会环境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际交往得以突破时空限制,父亲参与教养的方式因而更加多样。对父亲教养投入程度的考察逐步从关注空间可及性转向关注心理可及性。〔12〕一位父亲提到,“出差时,我每天晚上都会跟儿子视频通话,一般就问问他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啊……反正什么都说。现在我们都挺适应这种形式的”(BJ-F-02)。
另外,大众媒介会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父亲的教养观念,影响父亲的教养行为。婴幼儿用品广告、相关网络平台等多以女性形象作为幼儿的主要养育人,瞄准母亲这一受众群体,淡化了父亲在育儿中所起的作用,且传播内容窄化,不利于提高父亲的教养技能。多位父亲表示,“一些育儿APP(手机应用程序)都是为妈妈设计的,对爸爸的帮助没那么直接。总体而言,爸爸这一育儿群体还没怎么被社会关注”(LN-F-15)。
三、讨论与建议
第一,科学反思自身成长背景,获得积极父职体验。研究发现,城市幼儿父亲教养投入会受其自身成长背景影响,如在描述对幼儿发展的期待时,父亲多会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加以佐证。此外,父亲通常会更多参与幼儿品格教养。这与我国历来注重人伦规范的家教传统有关,如《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应科学反思头脑中既有的教养观念,合理内化先进的教养理念,以指导具体的教养行为。此外,父亲应通过增加亲子相处时间、改善亲子关系等方式,获得积极的父职体验,进而提升教养投入质量。 第二,明确家庭角色分工,祖辈适当让位。由于母亲与幼儿存在天然的母子依恋,且受传统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母亲往往直接承担育儿责任,进而引发“守门效应”。该效应在祖辈参与教养时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家庭成员应明确各自在育儿过程中的角色分工。母亲应尽可能为父亲直接参与教养提供情感与经验支持。父亲自身应力图突破身份偏见,积累教养经验,积极承担教养责任。祖辈则可适当让位,将教养责任归还小家庭。
第三,纠正大众媒介刻板印象,提高父亲教养技能。当前,经大众媒介宣传的婴幼儿用品多以母亲为受众群体,这种宣传策略使得父亲的教养身份更加边缘化,加剧母亲的“守门效应”。因此,大众媒介应注重纠正刻板化的宣传策略。相关婴幼儿用品的开发应更加关注父亲的需求,具体尺寸、款式、内容等应有助于支持父亲教养投入,以提高父亲教养技能。
参考文献:
〔1〕HAWKINS A J,BRADFORD K P,PALKOVITZ R,et al.The inventory of father involvement:A pilot study of a new measure of father involvement〔J〕.Journal of Men’s Studies,2002,(2):183.
〔2〕李燕芳,刘丽君,刘丽莎.父、母学历与教养行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5,(4):76-83.
〔3〕LAMB M E.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father involvement〔J〕.Marriage & Family Review,2000,29(2):23-42.
〔4〕陈玲玲,伍新春,刘畅.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父母协同教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268-276.
〔5〕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2-15.
〔6〕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1-7.
〔7〕冷欣怡.80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影响因素〔J〕.新西部:理论版,2016,(7):147.
〔8〕TAMIS-LEMONDA C S,KAHANA-KALMAN R,YOSHIKAWA H.Father involvement in immigrant and ethnically diverse families from the prenatal period to the second year:Prediction and mediating mechanisms〔J〕.Sex Roles,2009,60(7):496-509.
〔9〕伍新春,陈玲玲,刘畅,等.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8-95.
〔10〕MCBRIDE B A,BROWN G L,BOST K K,et al.Paternal identity,maternal gatekeeping,and father involvement〔J〕.Family Relations,2005,54(3):360-372.
〔11〕龐晓霞.基于扎根理论的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平衡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12〕伍新春,刘畅,胡艳蕊,等.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576-5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9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