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长期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应该在两小时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通常需要三到四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教师上课不仅吃力,还会出现许多夹生饭,经常吃回锅肉不说,时间花费不少,感觉还有许多内容没有上,效果不甚理想。学生要么必须在课堂上阅读文本,要么在课堂上感到倦怠,而且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
关键词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22-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原因是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办法进入下一步的教学。由于学生没有注意准备和缺乏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无论如何,老师仍然要研究课程,并设计出事先的安排。从长远来看,没有必要说预览的效果不好,但不养成轻率做事的坏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应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学习,造福生活。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
通过培养研究,我们将探索一些有效的准备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准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浓厚的预习兴趣
在培养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为优秀学生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对学习准备的兴趣。
例如,预研和非预研的对比测试,预览的好处的讨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出色预览,预览经验交流,选择人才预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准备的重要性。树立认真的准备感,体验准备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掌握预习的方法
要实施预习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准备是有效的。在每期的第一周,我将带领学生为学生做准备并教他们如何准备。 指导学生怎样针对一篇课文一步一步进行预习,在预习方法上予以指导,并督促落实。
比如:要阅读(正确阅读,通读),请检查(搜索字典,知道声音,词义。思考(课前和课后思考),问题(提出您不理解的问题),寻找(找到与文本相关的材料)作为准备的基本要求,让学习明确。在具体操作中,我逐渐教会学生如何准备:如朗读,小组讨论方法,查找数据方法,注释方法,提问方法等。
把好了预习关,学生按方法进行预习,就像老师课前认真备好了课,学生就有了自我的见解,在课堂上会有思维冲突,创新的火花和积极表达。
三、分层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预习难的原则,从支持到释放,评估学生的准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要求上有所不同,以读为例,对于后进生,只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即可,而对于优生,则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读相关的课外书籍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获得肯定,教师以成功激励学生更大的成功。
为防止预习评价不落实,在晨读、课堂上,我都会安排一个五分钟左右的预习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从读、思、圈、查、问、找六个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览结果,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并分享预览的结果。教学中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会的不教,重点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在交流中产生的新问题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盘点自己的研究,不仅自身得到提高,学生也有一定的收获:
首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如:书写清楚美观;能够巧妙地使用工具书并消除阅读障碍;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好习惯;置疑问难,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学生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掌握课前准备的方法。不仅会学,而且爱学、乐学。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上课的“前奏曲”,学生上课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个人看法,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最后,在研究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和学习如何能够教授和建立有效的课堂?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前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解决新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实现“能够学习,而不是等老师说话,自我解决,而不是等老师改变”的理想境界,让学生终身获益。这里,我还要作一些特别之强调,关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出几点建议:其一,语文教师自己有预习教学的方案。其二,要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其三,培养好学生自我预习的好习惯。其四,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自我预习的经验。这里,我还要作一点强调: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学生取得成績的基础。因此,在小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良彬,王志英,彭波兵.把课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广大学生[J].小学语文学习报,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