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审美的缺失与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教育本质上是塑造人类心灵的过程,它具有唤醒人格的能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情感转变比其他艺术更强大。在审美的重构中,音乐是灵魂的艺术,教师用音乐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花,浇灌孩子们心中的土壤。本文就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缺失现状提出一些让审美重构、音乐教育重兴的策略。
   关键词:审美;缺失与重构;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缺失现状
   (一)音乐教育审美性和教育性的分离。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性和审美性两者是统一的。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中,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围绕音乐和审美来开展。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教授音乐,把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教育性完全分割开来,走入了误区,造成音乐教育审美缺失。
   (二)音乐教育选择曲目不当。音乐教师在选择学习歌曲上,如果长期唱那些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学生就会丧失唱歌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无从谈起,美育在这方面就会落空。而当下学生喜欢的都是流行歌曲,而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流行歌曲很少。一些音乐教师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迎合学生的“追星”心态,直接将流行音乐搬入音乐课堂。这不仅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音乐教育,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培养、价值取向和身心健康。
   二、让审美重构、音乐教育重兴的策略
   (一)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是和谐之音,美妙之乐。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文化、戏剧、舞蹈、绘画、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及启发。因音乐丰富多彩的科目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了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想要孩子学好音乐,首先要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作为老师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当教师教唱《两只小象》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做一个长鼻子帽子,戴上帽子,通过模仿大象饮水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吸引孩子的目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曲目。学生可以在音乐修养、音乐表达、音量、声音幅度、音色变化、音域范围宽度或歌唱技巧方面都能达到高水平的音乐表现,只要他们使用适当的技能,艺术表现也可以表现出强大的力量。但是,学生的声音仍然在不断增长变化,因此要防止学生唱歌过度用嗓,以免损坏声带。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发声和唱歌。同时由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他们对待音乐作品的态度随时在改变,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音乐,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的准备工作,例如让学生投票选择具有学习价值的歌曲在课堂上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则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内心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创新模式下的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歌曲,还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程。总之,音乐教学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正确的音乐曲目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三)运用激励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人人参与课堂,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去鼓励,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例如,在教学中,学生提出要将歌词改为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物时,教师不要果断地拒绝。教师面对学生的创作热情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激励法运用得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不能忽视技能培训。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非常重视技能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技能培养、训练的课程氛围往往是严肃而又无聊的。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孩子的天性被人为地摧毁,丧失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音乐教育有必要淡化技能培训的力度,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但是一些教师不进行技能培训,直接在音乐课堂上教唱,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不恰当的。虽然能让学生会唱更多歌曲,但却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非常不利。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变不确定为确定、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同时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音乐技巧学习与审美教育不该分离,训练应有机地渗透在审美体验之中。
   结语:总而言之,在音乐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开始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教师不能仅仅给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而且应当结合理论知识来达到强化审美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获得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音乐点亮课堂——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年10期
  [2]易文静.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创新模式与方法探析[J].黄河之声2019年04期
  [3]马恩燕.合唱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9年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4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