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为例,对普通中学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问题属性、反馈方式及回答方式进行课堂实录和经典案例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反思,提出端正态度、深钻教材和挖掘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提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250-02
  一、调查设计
  1.听课实录。2018年3—6月,听课调查我校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现状,涉及杨丹等3位老师。
  2.自身实录。高中课堂提问统计。
  3.经典案例。随机选《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10个案例。以上涵盖了初高中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理答及回答。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思考
  问题类型包括记忆性问题、管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
  1.听课实录数据。初中10节,课程名称是《Flash简介》、《自选图形制作》、《形变动画》、《动作补间动画》、《旋转的风车动画》、《多图层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制作》、《影片剪辑动画》和《创建按钮》。普遍性问题数分别是6、4、10、3、7、3、7、3、6和9个,从中筛选得到58个普遍性问题。(1)问题类型:记忆性20个,管理性21个,8个推理性,9个探索性,批判性0个。管理性问题占总问题数的36%,记忆性的占34%,推理性的占14%,探索性的占16%,批判性的为0%。明显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问题管理学生。记忆性问题34%,说明显性问题易问,“隐性问题”需挖掘。推理性和探索性问题比例低,需独立思考批判性问题为0,说明高阶思维问题在设计中考虑少。(2)回答统计:33次无回答、15次认知记忆性回答、7次机械判断、3次推理性回答、0次创造评价性回答。57%的学生无回答,据观察,学生不解提问意图,提问不具体,不知如何答。另外,超出“最近发展区”,超越知识能力支撑太多,使学生难以回答。例如,显示并询问“字符如何显示的”,这里隐含知识铺垫太多无法回答,老师只好自问自答。表明问题脱离学情,建议针对性加强学情分析。(3)反馈方式:不理睬1次,重复40次、称赞14次、启发性追问0次、鼓励提问0次。高达74%的情况下,教师重复问题或答案。访谈表示担心学生没听到或没听清问题,故有意无意重复问题或答案。有24%比例是称赞,但评价用语模糊,如很好、太棒等。有时忽略学生答案,访谈表示由于个人情绪(如该生调皮,令人气愤)。启发性追问和鼓励提问为0,反映缺乏处理技巧,缺乏分层,不能引导逐步深化。
  2.自身数据(高中)。随机选择10个,课程名称是《信息及特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文件下载》、《信息编程加工》、《信息智能化加工》、《汉字编码教学》、《报刊文本信息加工》、《表格数据处理》、《音频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流》。普遍性问题数分别是15、6、10、2、6、16、7、17、5和10个,筛选得到94个普遍性问题。(1)问题类型:记忆性26个、管理性13个、推理性22个、30个探索性和3个批判性,探索性问题占总问题数的33%、记忆性占29%、推理性占24%、管理性占14%。(2)回答情况:无答11次、认知记忆29次、机械判断13次、推理性31次、创造性评价10次,认知记忆性39%、推理性32%、机械判断14%、无回答12%、创造评价性11%。12%的学生未答,表示意图不明确,与学情分离。应加强学情分析,针对性设计问题。由收集的高中提问类型与反馈数据可知,记忆性问题(29%)同认知记忆性回答(31%)数据接近。直观地,记忆性问题“产出”记忆性回答。推理、探索和批判性问题(57%)同推理、创造性回答(43%)的数值关系为“大于”。由收集的初中提问类型与反馈数据发现,初中记忆性问题(34%)同认知记忆性回答(26%)数据为“大于”关系。推理、探索和批判性问题(30%)同推理、评价性回答(5%)数据关系是“远大于”。可见大量的高阶提问只引发部分反馈。从数据看,初中高阶反馈同提问数据比约是1∶6,初中的高阶问题反馈大幅降低,远低于20%。(3)反馈统计:启发性追问16次、不理睬0次、重复23次、称赞52次、鼓励3次。52%为称赞、23%重复、16%启发、3%鼓励、0%不理睬,反映反馈技巧简单。类似初中,23%为重复,反映发问技巧都待提高。
  3.经典案例。以《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10个案例,筛出70个普遍性问题统计。涉及案例:《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及检索》、《关注地震——全文搜索引擎(刘强)》、《信息编程加工》、《揭示计算机软件奥秘》、《表格数据图形化》、《信息智能化加工》、《文本信息加工表达》和《声音录入编辑“我会绕口令”》。普遍性问题数分别是18、5、4、6、1、4、10、6、5和11个,共70个。记忆性40个、管理性4个、推理性16个、探索性6个、批判性4个,56%记忆性、23%推理性、9%探索性、6%管理性、6%批判性。高中与经典比照:记忆性为40个、26个,管理性为4个、13个,推理性16个、22个,探索性6个、30个,批判性4个、3个。
  通过对比,经典中侧重知识性问题设计,其次侧重推理性问题设计,说明重视概念同化和顺应。批判性问题上,均表现数量少。所有教师设计高阶问题均有待提升。10节经典课仅4个管理性问题,推测案例与实际有出入。
  4.情况小结。(1)问题类型:记忆性共86个、管理性共48个、探索性共45个、推理性共46个、批判性共7个。其中,39%为记忆性问题、21%探索性问题、21%推理性问题、21%管理性问题、3%批判性问题。(2)提问反馈:无答共44次、认知记忆性共44次、机械判断共20次、推理性共34次、创造评价共10次,无回答占29%、认知記忆占29%、机械判断占13%、推理性占22%、创造评价性占7%。(3)统计理答:不予理睬(初中1、高中0,共1,占总比0.6%)、重复(初中43、高中23,共66,占44%)、称赞(初中14、高中52,共66,占44%)、启发追问(初中0、高中16,共16,占11%)、鼓励提问(初中0、高中3,共3,占2%)。
  可见,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问题普遍缺乏设计感、缺乏挑战性,设置问题意图不明确,有些与学生的实情脱节,缺反馈技巧,理答单调。
  三、对策与想法
  针对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问题的不足,怎样提高问题有效性?
  首先,端正态度,深钻教材,挖掘问题。熟稔课标,深挖教材,挖掘“隐”性问题。摸清教材隐藏主线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然后,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基于学生目前认知水平。设计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有利于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激发积极性,有效省时,由学情出发设计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支撑。建议:问题设计与教材密切相关,围绕目标有序展开,逐步加深;明确具体问题;问题难易适度。其次,琢磨反馈技巧。胆小和待进步生,多赞美、鼓励;不能说出的,适当补充,消除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学习。说出正确答案时,肯定赞扬。合理应用追问方式。熟练驾驭反馈技巧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最后,选合适提问方式,创良好学习情境。好的提问方式专注于激发思维过程,非急于求成。正确提问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培养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郭超.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潘巧明.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89-92.
  [3]吕娟妮.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追求——德育化[J].当代教育研究,2009,(6):36-37.
  [4]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