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于2018年为包装工程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从该课程的教学背景、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条改进措施,为本专业学生学好该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生物高分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165-0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诊断、治疗和器官修复和再生,具有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其研究与开发有重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于2018年为包装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开设《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背景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及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前,不仅需要具备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对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有所了解。目前,在我国开设《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高校并不多,相关的参考书籍相對较少。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背景,笔者对《生物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学科交叉及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实践,以期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吸收能力。
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材建设
由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学院新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没有相关专业基础,所以开课之初首先要进行教材建设。赵长生和孙树东主编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第二版)简要概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并且按照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使用要求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章节划分,依次展示了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医疗诊断用高分子材料、药物缓释和控释用高分子材料、血液净化用高分子材料、眼科组织替代和组织工程用高分子材料。霍书浩编著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2011年)主要对纤维素和木质素、淀粉和糊精、甲壳素和壳聚糖、胶原和明胶、蚕丝和蛛丝、海藻酸盐等生物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生物医用领域、纺织工业、造纸工业、日化、食品工业以及先进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做出较为系统的介绍。该教材内容较为完整,大量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内容,但已出版了七年,有部分内容亟待更新。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授课教材,《高分子化学》作为拓展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此外,把国内外近期相关的前沿发展成果和热点研究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
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采取小班教学,共48学时,计3个学分。根据我校包装材料专业开出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安排了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偏重材料的来源、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用途。课程第一部分为绪论,全面讲解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分类、功能、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让学生对生物高分子材料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认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讲解生物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相容性。第四部分讲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第五部分为高分子设计原理。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探讨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靠授课老师高谈阔论,且由于现在技术的发展,很多老师不再板书,而全部依靠PPT授课,学生机械式拍照笔记,到了期末考试周,老师划重点,学生疯狂背,不求九十九,只求六十六,然而,这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掌握真本领。所以,建立良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优秀的教学模式显得迫在眉睫。
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一样的目标,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方式和手段总称。老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实情,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以期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适当的节选动画、视频等,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比如医用材料的制品、合成心脏瓣膜等。对于其性能的表达,还会用到很多先进的表征手段,老师们可以把现代表征仪器实物照片和动画也植入到课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直观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努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时间有限,课余时间无限,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出探讨性的科学问题,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并且支持学生站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种互动式教学,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沟通交流。
五、《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考核及效果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其结构—性能关系、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应用的知识,初步具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能力。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准确性,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然而本课程具有知识系统复杂、知识量大、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所以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除此之外,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需要相应调整。课程的总评成绩由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的30%。期末考核采用提交五千字以上的课程论文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弱化知识记忆在评估中的比例,减少学生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考勤、课程报告和讨论,各占10%。平时成绩主要用于考查学生上课时课程报告与课程讨论的情况,对于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仅是考试的重要补充部分,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后,查阅大量最新的专业相关文献资料,否则无法完成课程报告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师授课与学生汇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做到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解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实践能力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基本上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结语
综上,本文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背景、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条改进措施,以期为本专业学生学好该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更好地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稳扎和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平凯,姜岷,李振江,郭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刘石林.浅谈《天然高分子材料》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1):150-151.
[3]喻湘华,部国平,李亮,郭庆中,杜飞鹏,郭俊芳,张桥.材料化学专业生物医用高分子课程教学探索[J].教改论坛,2012,26(1):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