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材病害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农业转型与改革的深入进行,农田发展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面积逐年扩大,中药材保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亟待增加和提高。从培养现代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实际,利用学院基地内优势资源,尝试对中药材病害实验以及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探索,以充分调动和激發学生中药材病害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现有科研、教学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药材病害;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107-02
  一、引言
  中药材病害主要讲述中药材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病原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病原生物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等基础知识;阐述植物病原生物与中药材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药材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群体的发病规律)、病害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材病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诊断常见的、重要的中药材病害,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对中药材病害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组成教改小组,认真探讨并明确了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我们当前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介绍人参病害时,我们以人参根腐病为例,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团队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展示在科研中获得的丰富的症状照片、病原菌形态学照片等详细介绍了病害从发生到发展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病害相关内容。在中药材病害实验教学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药材病害实验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中药资源与开发以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求[1]。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验证性实验较多,探索性或设计性实验较少。中药材病害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材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引起中药材病害的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特点;识别生产上重要的中药材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能够识别生产上重要的中药材病害,对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病害能够进行鉴定和诊断。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主要是按照病害和病原菌的类别安排实验,通过病害标本的观察,了解不同中药材病害的发病症状,绝大多数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2.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中药材病害实验课程的学习,完成中药材病害的诊断是基本功。中药材病害诊断是综合运用病害症状观察、病原学特征以及病害发生规律等植物病理学知识的系统过程。在理论课程教学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精挑细选的不同中药材的发病照片,这些照片具有共同的特点:发病症状非常典型,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对某一病害的症状特点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当去基地进行中药材病害识别或面对药材种植农户拿过来的发病植物时,往往变得束手无策,甚至出现误诊。例如:教师在讲授人参锈腐病的发病症状时可能会提到根部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不少学生就会理解为凡是根部呈红褐色或深褐色的就是锈腐病。事实并非如此,人参生理性病害红皮病与锈腐病的早期症状相似,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误诊[2]。
  3.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率不高。在中药材病害实验教学过程中,各种中药材田间发病症状以及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实物图片,单靠描述很难使学生形成直观而深刻的认识。目前,我们在病害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率不够。
  4.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以往的实验课程教学,最终的成绩往往从实验报告中体现,不设置单独的考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过于重视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而忽略了实验的具体观察和参与,有的学生甚至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出工不出力,抄袭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实验成果,这样往往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实验效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以中药材学院中药材院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带学生实地观察中药材病害,进行症状识别以及病害标本采集;进行病害的显微观察,初步诊断;增加设计性实验中药材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等。这些形式的实验和实践内容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增加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中药材种植的田间地头,将在实验室进行的病害标本识别转移到大田中来,进行田间中药材病害的症状观察和识别。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些病害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病害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发病规律以及完成标本的采集和病原显微观察。实验课程结束后,每组提供至少3种中药材的5种以上的病害诊断过程,并附上田间发病照片、病原菌形态学照片等,最终给出病害诊断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实行资源共享。一方面,我们自己逐步积累中药材病害田间发病症状照片以及相应病原菌的形态学照片和培养性状图片,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逐年丰富,便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兄弟院校开设的网络精品课以及在线课程中的中药材病害图鉴或视频,将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尤其在线课程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使学生们增强了自学能力,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
  4.改革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我们在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上必须有所调整,教师应随堂随机抽查和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田间症状观察时,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种类的中药材病害识别任务,并随时对实验内容进行抽查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实践和实验课程的参与度,保证实践和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巩固和丰富理论教学的必经和有效途径,不断优化和更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病害这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为我国中药材的种植提供可靠的后备支持。在今后的中药材病害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改进和增强现有的实验手段,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如军,傅俊范.中药材病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2]朱小琼,国立耘,周涛,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及问题思考[J].大学教育,2015,3(1):120-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