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验类教学是植物病理学中连接理论与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植物病理学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病理学实验进行实践并不断改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存在意义是从新时代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出发,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以及现有的科学研究资源提高植物病理学教学质量,引导更多植物病理学人才走向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植物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101-02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对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及规律、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离培养技术、病害接种技术和植物病害发生控制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相关操作进行阐述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特点。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实验教学是结合植物病理学理论与实际的最好途径,因此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材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介绍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原因、植物病害发生规律和控制植物病害发生等知识的学科,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学生设立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此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比理论课程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是植物病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包含对植物病害症状分析辨别、病症特征的观察、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观察等内容,既有植物病害的理论知识,也包含基本技术实验内容,例如植物病害诊断技术的研究、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植物病原体分离培养技术等[1]。
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改革探究
1.强化基础性病理实验,调整实验内容。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类的基础性学科,通常采用基础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试验为辅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循序渐进,打好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基础性实验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进行植物病理学实验研究,提高分析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分析对比国内外相关专业教材,对符合学校特点和植物保护专业特性的内容进行参考,适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实验教学模式[2]。
2.增加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实践技能。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实习也占据了很大比重。在病理课程结束后,学校通常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增加实践教学力度和增强实践技能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最好的途径,通过实践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安排下达定额采集标本任务、鉴定指标任务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探索答案。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后进行讨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集任务还可丰富实验室的植物病害标本数量和种类,丰富实验材料。学生通过手动采集和制作标本、玻片,在实验基地亲自种植后接种发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植物病害的特性印象深刻,有利于掌握鉴定技能[3]。
3.补充综合性实验类型,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增加对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植物病害鉴定、植物病原物培育等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行知识验证,创新型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技能,自行选择实验项目和拟定实验方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选择符合设定主体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材料,按照自己的拟定方案实施每一个步骤,亲自动手完成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探索,老师仅从旁辅助。通过这种新型实验模式,学生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技能的能力日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教师也可从较为单一的植物病害接种实验延伸至其他病害类型,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任务要求自行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自己完成后组织实验报告讨论会,提出疑问进行学生讨论或老师解答。这种实验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4.善用科研平台,发挥网络技术效用。为了更好地提高植物病理学实验效果,使学生胜任植物病害防治的科研任务,学校可申请建立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平台。老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入科研学习平台,根据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方向,辅助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校内组织的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既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沿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技能水平。公共平台浓厚的科研氛围以及教师的钻研精神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利用网络将积累的植物病害症状、病原形态等知识点纳入数据库。采用照片、音频、视频和纪录片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取材应用。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化,打破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5]。
5.改革试验考核方法,实践考核制度。以往的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部分,并未设立单独的考核方法,大多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考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只注重依靠教材指导的方案和步骤,机械化地完成实验操作。由此所写的实验报告也是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分析探索,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保留原有的将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操作作为考核标准的同时,我们可以将实验成绩按照合理比例纳入整体成绩的考试分数,例如理论知识分数比重占80%,则实验操作分数占20%。实验考核的标准则可以定为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监督抽查、课后随机抽查实验报告,检查完成情况是否完整,针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提问,以此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知识点理解运用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杜绝学生抄袭报告。这些考核制度的改革都有助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效果。
三、结语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建设好植物病理学实验的课程改革对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对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学习和使用新的实验模式,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植保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丽萍,杨丽娜,周永,高洁,卢宝慧,李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8):37-39.
[2]夏博,薛春生,陈立杰,吴元华,段玉玺,周如军.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践与考核方法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24-125.
[3]于丹,曹支敏,余仲东.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6,(15):166.
[4]王海燕,李川,王逍冬,杨毅清,杨文香.“普通植物病理學”实验教学探讨与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3):76-80.
[5]齐永霞,陈方新,丁婷,宛琼.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8):353-3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