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高校新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新闻专业本科同学的问卷调查,以研究高校新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发现,作为西部高校的贵州大学在新闻专业本科教学效果方面,总体学生满意度较高,通过课程设置能够使同学们学到专业知识,提高新闻理论水平,但也存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主动性缺乏等问题。
  关键词:贵州大学;新闻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076-03
  作为向新闻产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的高校教育,我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出于自然条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区域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差距,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出于机会的匮乏与师资力量与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西部新闻传播类教育总体水平较为滞后,博士点也寥寥无几。多数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匮乏、特色不突出、同质化、培养方式与师生磨合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上,广播人才队伍建设与广电发展同样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也是西部地区广电人才队伍建设的巨大阻碍。西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如何突出重围,彰显地域特色,探讨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学生反馈获取一手资料,有针对地提高新闻教育水平是提高授课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新闻专业教育发展历史以及文献综述
  我国早在民国时期便开始了新闻专业教育,1917年北京大学开设了高校中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在校长蔡元培的倡导和支持下,在1918年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徐宝琪教授担任研究会副会长,是研究会的实际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舆论机关学习苏联的模式,由政府主导管理,将民国时期的新闻机构收归国有,外迁或停办了以前的新闻院校,并继续深化发展延安时期已萌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系,标志着社会主义新闻教育在中国的确立。1959年创办的北京广播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所以培养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
  李建新把中国的新闻教育划分为萌芽与创立时期、初步发展时期、调整与发展时期、灾难时期、复苏与热潮时期、繁荣时期六个时期,论述分析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轨迹[1]。沈正赋认为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出现了“三个世界”,描述当前的高校新闻教育状况,他认为“第一世界”是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最先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名牌新闻院校;“第二世界”是以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新闻院校;“第三世界”是省属高校为主体的新闻院校[2]。
  1998年以来,新闻事业发展迅猛,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第四媒体出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过去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当下新闻教育质与量的矛盾和就业压力等问题。应调整不同院校新闻专业的定位,办出各自的特色,改变高校单一的用人制度,引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新闻经验的人员为教师,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并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新闻教育的硬件建设[3]。高钢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四大基础元素的构建》一文中指出,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需要在新的教育目标之下重新建构作为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元素的学科架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即建设具有自完善、自调整、可融合的学科架构,建设拥有跨学科知识、跨文化思维、跨媒体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体、精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多功能、跨媒体、可扩展的教学平台,是今天新闻教育改革必须做出的选择[4]。目前,我国高校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趋于实际理性,新闻传播教育正在主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在向外延伸,研究性教学渐成规模,新闻院校有了向媒介或者媒介集团的转型、退休高官等入主新闻院校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警示了新闻传播教育界可能扩大的“病变”趋势[5]。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几十个民族。贵州地区多个高校设有新闻传播相关专业: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等。而贵州大学作为贵州地区唯一的“211”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该地区新闻专业学科的先进代表性,所以本研究选取贵州大学新闻专业2016和2017级本科学生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对新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问卷分为两部分:一为学生基本信息(性别、年级),二为具体的教学质量满意度调研。这部分有18道选择题,两道对于教师建议的主观题。满意度调研部分主要分为大学教育特点(如授课方式等)、个人学习意愿(如专业选择原因等)与改进意见三方面,第二部分又分为可量化的问题与不可量化的问题(其中不可量化的问题存在单选与多选两种题型)。在教师的要求与同学们的配合下,进行问卷发放与填写,即目标群体与问卷对象几乎完全重合,避免了随机发放所可能导致的误差。本次问卷发放84份,回收84份,得到有效问卷83份。其中,本科二年级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5份,其中男同学15名,女同学30名。本科三年级有效调查问卷38份,其中男同學6名,女同学32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三、新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满意度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就读本科2016级还是2017级,在高校课堂对于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上基本一致。在“你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吗”问题的回答中,两个年级均有半数的同学表示为自己的追求,而在对专业兴趣度的调研上,两个年级惊人的相似程度也相互验证了其可信度,那么所选专业是否为自主追求可能是学习兴趣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发现,在对专业感兴趣或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中,专业为自己追求的同学比例达70%,即在专业兴趣与志愿选择是否自主两个因素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二) 新闻专业课堂教学学生认知分析
  在学习难度感受的调研中分为几个问题以确保应答的有效性。“在你心中,大学课堂比中学改变了些什么”问题的回答中,表示课题难度提高的選项为知识量更大与讲课速度更快,表示课题难度降低的选项为轻松了许多与更自由。在本科二年级与本科三年级的回答中,两个年级的回答类似,认为难度增加的人更多。
  课堂收获方面,2016级与2017级学生的回答有着显著差异,2017级同学对于课堂收获有着更高的满意度。两个年级的同学对与难度的感受度相近,且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方面回答也都十分相近。但就学生自我阐述而言,2016级学生明显较2017级同学更加认真学习。两个年级在当前所在班级老师的授课方式回答方面类似,均主要为传统模式,即教师讲授为主。大学课堂较中学的变化,大多数同学认为在于知识量更大与更自由。在承认交流重要性的前提下,同学们却表现出了对于和老师同学交流知识的抗拒,交流倾向评分偏低,同时2016级的同学较之于2017级的同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拒绝交流倾向。
  (三)新闻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分析
  从本科二年级升级至本科三年级,专业必修课增加一门,以最低毕业需要学分为基准,不考虑部分同学选择多门选修课超过要求学分的情况,专业选修课增加6门,对理论研究学术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个性选修课增加1门。从数量上与质量上看,2017级的学习的确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课程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收获也进一步提高。然而同学们关于课程难度与理解程度上的相近性,也许表明了课程安排的一种合理性:在经历过大一两学期的学习锻炼以后,同学们有能力去处理更加复杂繁重的课业。由于对课程重要性、课程难度、理解程度与兴趣程度情况相类似,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课业更加繁重是影响学生学习认真程度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与女生相比,会更加偏向于看低课业难度,而贵州大学新闻专业2016级与2017级男生对于课业的难度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课堂收获与交流意愿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即两个年级的应答差异并非由性别比差异造成。2016级向2017级的发展学习中,男生对于课程难度的评分降低,但理解能力评分未变,而女生认为难度变化不大,但自我理解水平提高。在课堂表现方面,根据初步的数据分析判断,在年级与性别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四)新闻专业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在问题“高校上课时什么会影响你上课”的回答上,两个年级的同学存在部分差异,大家首先多数认为课程是否为有趣的内容是最重要的选择要素,而在第二大影响因素上,2016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较为重要,2017级的同学表示,老师是否讲得精彩更为重要。
  问题“你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什么的回答中,两个年级的同学对于选项“A.老师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老师上课的节奏;B.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听课是否认真;C.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选择较为相似且平均,即他们认为课堂效率须老师、学生共同努力,并需要有效的沟通。在该部分,重复提出了“你所希望的课堂教学内容展示方式是什么”的问题,同学们仍然以PPT为首选的授课方法,对新媒体的运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喜爱板书的同学与选择PPT的比例相似。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如直播、线索式讲解等。但实质上,对于课堂的教学建议,多数同学并没有能够超出已给定的答案。
  通过部分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同学们对于课程重要性、课堂兴趣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回答。在2016级—2017级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同学们的专业水平的确得到了提升,这与2017级同学认为的收获程度情况相符,统计具有可信度。在课堂表现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对自我课堂表现的评价是降级的。在学习方法上,男生更倾向于运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女生更倾向于上课认真听讲的方式。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意大学课堂较之中学更为自由,但在高校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仍为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同学们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甚至可以说缺乏这一部分的能力。同时从教学安排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课程较之于理论课程,学时与学分要求相当有限。这也可能导致学生素质与社会人才要求脱节。尤其当下科学技术持续加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的理论与实务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实务水平的训练上偏向于文字,而缺乏相关器械使用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权社,2006.
  [2]沈正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与特色刍议[J].今传媒,2005.
  [3]郑宏.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
  [4]高钢.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四大基础元素的构建[J].国际新闻际界,2007.
  [5]李建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编辑之友,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