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历教育课堂教学特点及教师能力需求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比其他教学模式,分析了学历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具有的系统性、计划性、牵引性。针对课堂教学具有的实时性、互动性特点,分析其优缺点和学生课堂学习亟待教师引导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历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16-02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历教育的最基本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PPT的应用到网络课程、微课程、慕课的建设,直至翻转课堂[1-3],传统课堂教学也在不断丰富手段。教育界在完善课堂教学这方面进行着不断研究和实践[4-6]。可以肯定,课堂教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学历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但其形式、内涵均具有新特点,根据新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是必须的。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和作用也有了更多内涵。为此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样是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形式之一。狭义的课堂教学是在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以教师讲述为主,辅助以板书、教具等手段,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活动。广义的课堂教学则包含了以课堂授课为中心,课内课外不同的空间范围、课前课后的时间范围的教学过程。在学历教育中,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的课堂教学,均具有明显特点。
  (一)在培养体系中的特点
  高等学历教育以培养方案为纲领,以课程教学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也是以通用和专业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
  1.系统性。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是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内容赋予的特性。在学历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所对应的课程是培养方案的具体节点,为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间有严密的承接。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均不是独立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课堂教学活动应放到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去设计。作为具体课程的课堂教学按学时执行,但被分割的学时内容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执行过程也具有自身系统性。以上系统性决定同一门课程对于不同培养目标,需要教学执行者进行针对性调整,服从培养过程。这往往是其他非实时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
  2.计划性。课堂教学是有严密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学学时、内容均在培养方案中进行了规划,并有课表规定,保证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按计划进行。这种计划性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基本保障,这是学历教育阶段性培养的要求之一。
  3.牵引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高等学历教育重要任务,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自学过程的极大牵引。课程学习不可能仅在课堂上,往往包括预习、课堂授课、复习各个环节。即便是课堂,授课也是对自学的牵引,更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与习惯养成紧密相连。
  (二)课堂教学在执行过程中的特点
  作为在既定时间、地点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还具有如下的特点。
  1.实时性。尽管可以有各种多媒体和视频工具作为辅助手段,但课堂教学过程始终有极强的实时性。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该时间段精力高度集中;学生思考强度、理解能力也得到提升。这种实时性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容易跟不上而放弃课堂学习活动。
  2.互动性。由于是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课堂可以实时互动,教授过程有实时回馈,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是生动的对象而不是简单的影像。
  3.教学过程多方参与。对于实时教学而言,教师首先是知识的教授方,有足够的导入性和代入感。教师也可以通过知识魅力、人格魅力、人文关怀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参与也是全方位的,同时也会相互影响。学生的投入和学习情绪同样影响教师教学过程。
  (三)教学对象特点
  高等学历教育对象一般是经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我国现阶段高中学生不可能理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这导致其对于所学课程,尤其是最初的基础课程认知并不清楚,即便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如此。此外学习并不可能都是轻松的,学生稍微自律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何全面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仍是面临的巨大问题。
  以上教学对象的不足需要教学的系统性进行弥补,學生自律、主动性的不足需要以教学的计划性进行约束,并以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学习习惯和能力。
  三、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教学以知识为基础,更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达成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学科专业,了解自我培养的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历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仍不现实,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控必须得到落实。为此教师自身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全面认识培养过程。作为课堂授课的教师对所授课程在体系中的作用应该有全面认识,清楚课程的衔接情况、重点难点、开设进度,将课堂教学放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考量,体现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此外不同于自主学习平台,课堂授课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学习进行考虑,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精力投入、任务的匹配等问题提前设计。
  2.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在系统性和计划性的要求下,授课教师必须对课程有系统深入认识。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又相互关联,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是保证授课过程的基础,并且要制订可执行性好的授课计划。由于课堂缺乏回放,又有互动、提问等不可控环节,因此具体授课计划还将包括一定的灵活性。
  3.对教学过程的全程把控。课堂教学不可能仅依靠有限课内课时,而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预习、课堂听课、疑难解答、课后复习等牵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具体到课堂授课,则需要保证知识教授的密度、解决疑难问题切中关键、教学手段有效。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授课形式、方法有更高的要求。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路和方法、讲解循序渐进等,否则难以起到引导和把控的作用。   四、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针对教学特点,为胜任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1.教师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知识体系的认知是基础,学科、课程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学习能力。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优点和缺点往往并存,课堂教师需要将各种方法的优点加以消化吸收、引用和借鉴。以上问题需要教师保持学习能力和习惯。
  2.教师课堂表现能力的提升。在各种教学方法和信息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教师唱独角戏般的说教、教材抄教案再抄板书显然行不通。对于烦琐论证需要的是板书推导,构造组成需要的是实物和虚拟展示等。为此教师的课堂表现力、传授能力都是必需的基本功。此外课堂很大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直接接触和交流,教师最能感染学生,以身试教是最好方式。这些也要求教师除自身的知识积累外,人文素质的修养必不可少。
  3.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受整个教学环境和学风影响,学生学习尚需教师管理。以课堂为中心,需要引导学生的预习、复习等自学过程;在课堂上的管理更强调互动、交流的引导,也有测试、提问的强迫学习过程。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往往是苦闷的,课堂是引导和推动的必然共存。
  五、结论
  课堂教学和其他形式的教学相比具有系统性、计划性,是一种实时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发挥知识教授、学习引导乃至学习管理作用。古人常言,大学需要“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教师的要求。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研究课堂特点规律,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终身的修为。
  参考文献:
  [1]张志新.我国慕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7,(12).
  [2]王竹立.网络教育困局与出路[J].数字教育,2018,(02).
  [3]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3).
  [4]贡如云.对话型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路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
  [5]李松林.实行深度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6]邓俏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