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扬长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一种以“培养人”的方式为主要切入点的创造性教育模式,即扬长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推进现代教育手的实施,对现实中的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好处,并且也有助于学校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扬长教育主要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丰富多样为基础开展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从削减自身的权威性,设计创新人才的教育计划,实施特色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实施。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扬长教育
   教育改革重点突出的是有關于素质教育方面的实施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加以改正,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每个学生的长处加以挖掘和培养,实施扬长教育。下面主要就扬长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求为新教学改革出一份力。
   一、扬长教育的内在意蕴
   所谓扬长教育指的就是通过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差异来发现学生发展的潜力,以便学生充分利用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它通过反思传统教育模式中隐含的教育和社会问题,纠正传统教育的机械化和简化。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都能得到尊重,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为出发点,充分进行特长培养,以求带动整个集体来为社会提供综合型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扬长教育的现实意义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体,不能用单一标准来衡量个体的质量。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充分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扬长教育强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挖掘和发扬学生的特色和长处,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积极投入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扬长教育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此外,将扬长教育纳入高中班级管理,重视学生个性和专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激发个体发展的潜力,使学生形成持久的、长时间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断积累、深化和沉淀,能够促成个人的“专业”发展。一旦形成优势,发扬自己的个性,则有利于激发个人的兴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扬长教育的基础是挖掘和利用学生的个人现实及潜在优势,使每个学生有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它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机械、僵化的教育方法,并有助于培养具有不同优势的社会个体,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三、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扬长教育的可行性
   1.高中生群体间存在个体差异,要求实施扬长发展理念
   高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三观和心智都趋于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各具特色,也就意味着有不同的潜能可以开发。在选择班级管理方式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这方面的差异。“扬长”教育就是在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和各种潜能的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人人有才,个扬其才”的理念,发挥和利用学生的优势,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高中学生增强自信心,勇于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此外,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差异,发展自己具有优势或潜力的领域,更好地发挥其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扬长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优势,配套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需要多样化。上述条件的满足一旦受到阻碍和实施困难,那么扬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就会受到阻碍。可喜的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学扬长教学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学资源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线交流、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图书馆等新兴方式,可以克服学校教师不足和单一教学形式等问题。这为发展学生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发展领域、改进学生的思维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分工逐步完善和多样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加快解决多元化人才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教育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角色的认知都处在懵懂的阶段,这时候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或开展班级活动中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优势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发展其优势长,为学生开拓未来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样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扬长教育可以很有效落实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发展都成为可能。正确使用扬长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优势,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使扬长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得到普及,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杨杨,冯荣,郦金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扬长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179-180
  [2]马锐雄. 教师在实施“扬长教育”中的作用[J].师道:教研,2010(05):99-99
  (大连市一0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