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确定课时容量是编制教学目标的前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达到的标准,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它既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又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期准备。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学总目标、学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在教学目标系统中,课时教学目标是各级教学目标的最基本单位,各级教学目标的达成完全是靠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的,而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实质上是指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一一对应。因此,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都是无的之标,而课时教学内容的多少,即课时容量直接制约着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备课时必须认真、系统地钻研教材,根据学情确定课时容量,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确定课时容量
   1.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大纲为指导,教材为物质基础,如果教学目标偏离大纲要求或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则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认真吃透大纲要求,把握教材内容,按序列列出知识点及与之对应的能级要求,从而确定每课时的课时容量,为编制教学目标作导向性准备。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广泛阅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参考资料及相关资料,准确理解课题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重难点,并把它们细化到每一课时及每一课时的各个环节上,从而确定每课时的课时容量,为编制课时教学目标夯实基础。
   3.整体分析教学内容编排的逻辑结构和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弄清课时教学内容与单元、章节三者间的逻辑关系,主观上想通过哪些训练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各层次要求,客观地估计出所需课时数,这样才能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课时容量,从而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确定课时容量
  1.认真分析学生的学前状况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确定课时容量时,必须认真研究学生,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分析学生的当前学习状況。主要从两个方面:(1)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礎与能力水平;(2)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相适应,使课时容量与学生的学情相适应,由此而编制的教学目标才更具针对性。
  2.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时状况
  所谓学时状况就是指学生课上学习本课内容的具体反应。它包括学生的课堂气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教者根据这一系列的课堂反应及反应的程度,必须不失时机地增加或减少课时容量,相应调整课时教学目标,使课时教学目标逼近达成,从而提高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认真做好学生学后状况分析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学后状况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目标已经达到,达到什么程度,哪些目标达成度高,认真分析其原因,分析与课时容量有无关系,与知识层次有关的或与教学手段方法有关的要“当量”成课时容量。认真分析学生学后状况,是调整下一课时教学容量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确定下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必要准备。这样才能编制出更贴近学生学情的课时教学目标。
  总之,课时容量不是一直不变的,要因班级状况、学生学情及教材内容的难易而定,科学地确定课时容量是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的首要基础,这样编制的教学目标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大幅度提高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奚波.浅谈物理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
  [2]杨丹.强化非连教学,提升必备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实践[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3)
  [3]潘利若,姚梅林.美国服务性学习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1(02)
  [4]雍恒一,周甜,李鹏,袁顶国.互动与话语中的身份建构——师范生一项实习的案例分析[J].教育探索,2013(09)
  [5]谢韶旺,何川,雷志辉.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9)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