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的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教师检测的手段。而有效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使学生和教师改变对作业的认识,使作业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上,许多学校、教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老师往往过多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设计的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多布置趣味性作業,调节学习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积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设计一些如“我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多布置游戏类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的数学内容有联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学习“认位置”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学习“认识物体”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
  三、多布置实用性的作业,还原数学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比如:学习“年、月、日”时,可以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学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四、多布置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作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道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教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五、多布置层次性作业,体现个体差异。
  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能力的差异客观存在,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弱可选A。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各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以上是本人任教以来的一些粗浅认识,很不全面,但我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戴辉棉.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1)
  [2]郑秀芳.对数学自主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