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浅谈几点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兴趣;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郭沫若先生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课堂上学生可对教学内容和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得有趣呢?我想,这应该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活动,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课堂的效果。
  二、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烦燥不安情绪,以至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阅读训练问题——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表现。在此种情况下,若教师无所察觉,津津乐道答案的分析或忙于赶进度,那么,这样的训练又有什么收效呢?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句子都可以“跳过去”一气读完,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在这种“速读”中,无需正音正字,只需带着一两个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是便于了解全文内容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提出的问题“态势要高,操作要易”,所谓“态势要高”就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有驾驭全文性;所谓“操作要易”,就是指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思考解答。例如《战火纷飞中的白求恩》,教师可以提出如“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说说这几件事是共同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记叙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直接感知全文内容。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也要变着发儿让学生读,如“以读导读”,以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读;“以境诱读”,以语言描述、画面展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音乐渲染,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以问促读”,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以评促读”,通过互相评读促进读的效果。总之,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三、揣摩阅读题目,把握主旨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统帅。拿到一篇文章不妨先揣摩揣摩题目,看题目是中心还是线索、是主要人物还是主体事物等。经过揣摩题目,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可以提出“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人物,我和于勒的关系,我父亲的弟弟,亲情)这样可让学生揣摩思考,有助于学生明确本文的主旨内容。又如,阅读《难忘的体罚》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揣摩题目时,可以提出:同学们想想看,在你们的记忆中,老师的体罚是怎样的呢?既是体罚,为什么又是难忘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自然能答出:老师的体罚有时温和、有时亲切;有时严格、有时粗暴,有时是假装等。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结合课外进行学习。围绕课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可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量和信息量,激发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興趣自主学习,是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既有细致描述的优美语言,又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古代、现代的美文,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吸取。
  首先,学会欣赏大自然。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审美领域,以其不歇的运动,给人类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愉悦。欣赏自然美,无疑对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直接意义。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辽阔的原野、陡峭的山峦、湍急的河流等都是我们审美的对象。
  其次,广泛阅读。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语文教育系统不仅仅包括社会语文教育。它们既有各自特点,又相互联系,在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了解到我国古代孟子“礼义”思想的精髓,即人们在必要时应舍生取义,绝不能舍弃礼义,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它体现的是气节美;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的貌丑心善,它体现的是心灵美;好市民周光浴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浴血搏斗,何尝不是一种人格美的外现。这些书籍,使学生为美而醉,为美而喝彩,必将激励他们在人生旅途中发现美、追求美。课堂教学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准备好的理解和感受,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孔琳杰,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