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给教师的建议》工作有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广大教师的,大学期间就有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毕业从事生物教学后的我,趁着教学之余看了很多,受益颇深。书中的一百条给教师的建议,每条都谈了一个问题,理论结合案例,这对身处一线的教师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给教师的建议;课堂兴趣;探讨
   一、书中探讨的问题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对于刚为人妻、初为人母的人来说,我读了笔者的见解感触很大。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总在抱怨工作、生活的冲突,二者无法兼顾,可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听了一位名师的讲座后很是震惊,为了工作,刚为人母的她晚上照顾小孩,睡眠断断续续,但凌晨四点起来开始备课。我很惭愧,初为人母的我手忙脚乱,生活工作一团糟。以前整天一大堆事在后面追着自己,大把时间被消耗的同时效率十分低下,自己想做的事被一拖再拖,最后匆匆完事,我想以后要减少花在“应付”上的时间。
   二、书中提到的建议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从来没想过利用教师的身份管教学生,我尊重学生,也期待学生尊重自己。我深知,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竖起一道墙,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也就无从谈起。学生问问题,我从来不说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也从来不说这道题讲过了,更不会大喊大叫。我们不能控制别人,但能控制自己,为了更好地控制课堂,首先必须树立自我控制的良好形象,并堅持下去。在课上,我想竭尽全力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脸皮也“厚”了许多,目的是把课进行下去,让大家听懂学会。参加工作的前两三年,我挖空心思想着如何传递知识的同时给他们带去更多正确的价值观,2015年6月,我的第一届学生高中毕业,我和他们笑着说再见,心中满满的幸福。
  乐观的教师会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学生,我始终相信,教师的态度具有感染力,它的力量能弥漫在整个教室里,学生的态度和表现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们的老师,所以无论事情好坏,我总会用积极和表扬的口吻表达,不是偶尔,而是随时随地。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开学的第一天,看着他们的表现,我没有列出一大筐规矩,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觉得自己一毕业就能碰到你们这群热情有活力、谦恭有礼貌的90后很幸运。我相信,我和你们这些90后没有代沟,一定能相互配合,一起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在这里,我先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毫无疑问,这番话语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受到肯定的他们,自然会努力做得更好,这比一条条规矩更能“收买人心”。
  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成功结束后,第二天我很开心地走进教室,向他们娓娓道来:“昨天校长表扬你们啦,说你们这么多人,上课时没一个睡觉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最后上完课多媒体教室干净如初,素质真高!我听了之后,心里乐开了花,一激动在校长跟前加了一句‘他们是我教出来的’。”学生听后,哄堂大笑,收尾的时候趁热打铁,再来句激发斗志的话语:“我一直觉得我们很牛,希望大家能一起再接再厉,不负校领导之表扬,扬帆远航!”其实,校长压根就没有说过那番话,但我觉得与其向学生侃侃而谈自己教的如何精彩,不如把他们推上主角,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信任、被表扬,从而信心满满、再接再厉,这不是事半功倍么?
  晚自习时,一个学生盯着教材的目录发呆了好久,这时你会怎么做?是一位学习成绩中等但不稳定的学生,我不确定他是否走神了,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看着目录回忆知识点这个方法很好,但可能比较容易走神,你可以试试边回忆边写重要的知识点。”没有伤害他,顺便介绍了一个学习方法。事后很久,他向我说道:“有人看到我看着书不动就说我发呆发傻,只有你懂我。”听了之后,我很高兴,又多了一位粉丝,但也很后怕。学生是敏感的,你的一个眼神、一句无意之词、一个动作,都可能被他们感知解读,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看似随意,其实不易。在背后我已悄然反复琢磨了好多遍,当然绝不是揣摩过后的虚情假意,而是真情实意地不让学生有所误会,正如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我会表扬,集中注意力听课我会表扬,乐于助人我会表扬,不随地丢垃圾我也会表扬。表扬的同时,我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他们不断进取。当然,表扬时一定要真诚,不能对一般的甚至不好的表现也提出表扬,学生能觉察到你的表扬里掺杂的“客套话”。教师应发掘学生真正的闪光点并赞扬,不要忘记提醒学生改正身上的不足。
  教书给予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我热爱这份职业,所以从早忙到晚也丝毫不觉得累,希望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仁也有满满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韩庆梅.我们老师缺什么——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J].辽宁教育,2012(09):15
  [2]孙希.给予关爱,学会赏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有感[J].教育科研论坛,2010(01):20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