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实行第二专业制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大学修读第二专业的学生群体,以及用人单位对此的看法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现状,以及社会对第二专业培养制度的认可程度。在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后,对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的引导机制和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第二专业;修读制度;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9)03-0097-07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口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重庆大学自1993年起,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实行主修专业与辅修、攻读第二专业(以下简称二专)课程并行的修读制度,鼓励品德优良、身体健康、主修专业已修课程成绩平均学分绩点≥2.5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申请修读二专。为规范二专修读的管理工作,学校根据《重庆大学本科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修读,且报名时只对二专进行申请,在规定时间内修满二专规定课程并获得不少于50个学分,可发给二专证书;未修满二专规定课程的学分,但辅修专业课程不少于25个学分,发给辅修专业证书。”该制度自实施以来,重庆大学在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一、项目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二专学习有关的学生,包括正在修读的、放弃修读的以及已获得修读证书的,人数分别为235人、25人和23人;二是用人单位,这类用人单位限于曾接纳和使用过具备主修专业和辅修二专背景的学生,以及用二专求职的学生,上述两类用人单位数量分别为41家和42家。本研究面向学生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8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90.4%。在有效问卷中,男生88人,女生147人;2014级38人,2015级75人,2016级12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其中,对正在修读二专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成员根据文献综述,结合工作经历,设计了“重庆大学关于学生修读二专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获取信息渠道、选修动机、修读困难、收获情况以及职业选择等六类问题,共计16道题。对放弃修读的和已获得修读证书的二专学生,则以座谈、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调研。
二、学生修读二专的现状
(一)学生修读二专具有学科倾向性
调研发现,学生主修专业与二专的合理搭配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证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主修专业”的调查中,受调查学生多来自理学和工学,两者之和占总人数的64.3%;其次是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分别占15.3%、7.1%和7.1%;还有少部分学生来自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在对上述学生“选择修读何类二专”的调查中,选修经济学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受调查人数的49.8%;其次是管理学、文学、法学,分别占25.5%、14.0%和7.2%;也有极个别学生选择修读理科和工科。需要说明的是,学生修读二专,文学主要以语言类为主,尤其是小语种。由此可见,学生选修二专时具有一定的学科倾向性,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时下热门专业为主。
(二)学生修读二专动机多元化
学习动机是了解学生选修二专的关键,也是决定学生能否修读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申请修读二专后,是否会进一步了解所选二专信息”的调查中,80.23%的学生选择“是”,19.77%的学生选择“否”。在对“学生修读二专动机”的调查中,49.3%的学生希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41.4%的学生期待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因转专业失利或希望辅助主修专业而修读二专的学生分别占11.63%和10.7%。在“修读二专对今后职业发展有何期待”的调查中,61.4%的学生希望对今后就业有所帮助,37.67%的学生希望有利于今后出国深造,还有部分学生将修读二专视为今后考研和参加公招的筹码。可见,学生选择修读二专的动机不一,呈现多元化。
(三)学生修读二专获证率低
据有关统计,重庆大学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获得二专修读资格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 200人、1 110人和874人,最终取得证书的学生人数分别为498人、405人和359人,分别占最初报名人数的41.5%、36.5%和41.8%。由此可见,即使二专获证要求学分不高,但也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实际修读过程困难重重。在对“学生修读二专遇到何种困难”的调查中,74.42%的学生表示课程量较以往增多,时间上明显不够用,该选项占据了绝对主导;35.81%的学生表示与主修专业上课时间冲突,导致分身乏术;二专知识点比预想难、与主修专业考试时间冲突等也是学生勾选的选项。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修读二专过程中的困难,本研究随机抽取25名放弃修读二专的学生进行座谈,经了解,他们绝大多数表示自身精力有限,难以完成修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上课、考试时间与主修专业相冲突,多次协调未果后放弃。这些原因与正在修读学生提供的数据相一致。此外,也有小部分学生承认是自身懈怠的原因。
(四)以二专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了解二专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调研了23名近三年内获得二专证书的毕业生。这些学生中修读的二专多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在对“当前的工作基于哪个专业”的调查中,74.01%的毕业生选择了主修专业,这其中部分毕业生承认工作中能够应用到二专的相关知识;另有17.4%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主修专业及二专均不相关;仅有8.6%的毕业生以二专谋生。在对“没有应用二专作为职业发展原因”的调查中,过半的学生表示修读二专的初衷是发展个人兴趣和拓展知识面;其余学生则表示做过将二专作为职业发展的尝试,但由于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最终放弃。可见,以二专作为求职筹码的道路是艰辛的,但也并非完全走不通。 三、 用人单位对二专的认可度现状
社会对高校实行二专修读制度的认可度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二专的认可度,本研究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随机抽取了83家单位,并从毕业生“具备二专背景且以主修专业求职”和“以二专求职”这两个角度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
(一)具备二专背景且以主修专业求职更具优势
毕业生“以主修专业且具备二专背景”求职的41家单位,在“用人单位是否认可高校实行的二专修读制度”的调查中,35家单位表示认可,6家单位表示不认可,分别占被调查单位的85.4%和14.6%。在认可的35家单位中,在优惠待遇方面,4家单位表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具有二专背景的学生,7家单位表示同等条件下具有二专背景的学生晋升机会高于公司其他员工,分别占认可单位的11.4%和20%;其余单位则表示视工作情况而定。对于不认可的原因,6家单位给出的原因基本一致,即认为二专的实际意义与作用不大。在对“用人单位看重应聘人员应具备何种二专”的调查中,19家单位要求能够辅助主修专业,4家单位要求为经济学,2家单位要求为外语,分别占认可单位的54.3%、11.4%和5.7%。可见,多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具有二专背景的情况持喜闻乐见的态度,但也有一定的要求,即符合单位用工需求。
(二)半数用人单位认可以二专求职
调研毕业生“以二专”求职的单位共42家,在对“用人单位是否招聘以二专求职的学生”的调查中,19家单位明确表示拒绝,23家单位表示可以根据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等实际条件酌情考虑二专求职,分别占被调查单位的45.2%和54.8%。其中,表示会酌情考虑的23家单位中,19家单位表示在待遇方面会同工同酬、机会均等,4家单位表示机会可能少于科班出身人员,分别占认可单位的82.6%和17.4%。对于“用人单位拒收二专学生原因”的调查中,10家单位表示二专的知识大都只是粗通皮毛,无法胜任单位的实际工作,9家单位则表示公司仅招聘主修专业符合要求者,分别占拒收单位的52.6%和47.4%。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对以二专求职的认可度刚刚超过半数,该结论再次证实以二专求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学生修读二专引导机制的探索
高校实行二专修读制度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探索,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2]。本研究是专门针对学生修读二专现状的研究,既有利于学校完善相关制度,也有利于构建相关引导机制。本研究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修读二专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明确修读目标
从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多数选择修读二专的学生具有一定目标,且动机多元化,但个人期待往往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二专修读的管理办法规定,“课程考核不合格不纳入学生学籍管理”,自然也不影响学生评奖、评优、评先。但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修读本身也并非免费,学生要按重庆市物价局的收费标准缴纳学费,即80元/学分。因此,学校在宣传二专工作的同时,也应当向学生解读二专的政策、今后的应用方向和发展前景等,让有意向的学生找准自身定位,端正学习动机,明确修读目标,再确定是否修读二专,以及修读何类专业,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避免学生在人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
(二)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二专学科
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仍有部分学生的主修专业与二专同属一个学科大类,虽然在相关管理规定上不存在问题,但从实际情况而言,最终只能获得一个学位证书。学校在二专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对于跨学科门类修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分修满且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学生可申请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发给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同一学科门类中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者,只能申请一个学士学位。”再者,如果主修专业与二专同为文学类,相对来说获得证书还算比较容易,若两者同为理工类,还要求彼此兼顾,就会难上加难。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合理搭配修读二专的引导,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择二专,比如文理兼容或经济管理与理工类交融等。
(三) 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身余力
通过统计数据来看,学生修读二专获证率不足最初报名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一方面课程、考试冲突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尽管二专管理办法中提出了解决方案,“主修专业与二专课程冲突时,原则上应参加主修专业的课程学习,凭课表向二专课程任课老师请假。学生可以通过免修考核,获取相应课程的学分”。但现实是,学生课余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自学因修读二专而落下的课程,难以做到兩全其美。另一方面选择修读二专的学生多来自理工科,其主修专业课业已经十分繁重,还要分散部分精力投入二专的学习,往往力不从心,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甚至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自我评估的引导,学生正确评估主修专业和二专的难易度,再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修读二专。
(四)引导学生以主修专业为重,兼顾二专
在“修读二专动机”的调查中,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是基于发展个人兴趣和拓展知识面而做出的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自然选择值得推崇。然而,也有不少学生希望二专能对今后就业起到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二专的态度倾向于将其作为主修专业的辅助资源,对于直接以二专择业的做法,很多单位的态度不明朗,其不确定因素是存在的。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以主修专业学习为重的引导,无论修读二专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忽略主修专业的首要性。如果因修读二专导致主修专业成绩下滑甚至课程不及格,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3]。
(五)引导学生将二专用于工作实习
入学时专业被调剂或转专业失利的学生,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希望通过二专求职。前文数据中提到,以二专求职的挑战性较大,但也并非不可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以二专求职,从学校的角度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就业季的二专宣传工作,利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时机,着力宣传学校二专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让更多用人单位了解并认同高校实行的二专修读制度;二是引导学生将二专用于工作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尝试应聘到与二专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实习,这样既能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也能给用人单位留下一定的好印象,为今后利用二专求职做好铺垫。 五、二专修读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正在修读二专学生的座谈、调研二专开课学院以及走访学校教务处等部门,收集二专教学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学校开展辅修、修读二专多年,虽然积累了教授上讲堂、课时纳入教学工作量等诸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与考试标准不统一、二专教学管理办法缺失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二专教学和考试安排存在问题
在教学时间上,二专授课时间主要安排在每周四下午(此为全校统一政治学习的时间),以及每周五晚上和周末。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在该时间段处于无课状态,但是部分学院仍在该时间段内安排了一些教学、实践等活动,难免造成与部分学生二专课程安排相冲突。在考试安排方面,由于二专考试均由辅修学院单独安排并负责通知,但由于学院网站尚未和学校网站相关联,导致修读二专的学生无法在学校教务网上查询到考试信息,同时由于学院与学校教务部门以及各学院之间沟通有限,也曾多次出现学生主修专业与二专考试时间相冲突的现象,由此导致在主修专业与二专之间,学生不得不放弃二专课程的考试。
(二) 班级管理及教学要求标准不一
二专在班级设置和教学标准上存在双重标准。一方面,班级管理模式不统一。由于二专的报名情况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经济学、管理类等“热门”专业人满为患,辅修学院选择单独设立教学班级。而相对“冷门”的专业报名人数却寥寥无几,辅修学院往往让报名二专修读学生跟随学院原有班级一同上课,其最大问题是未对二专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由于二专受毕业学分要求、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任课教师对二专学生的要求比主修专业的学生低很多,主要体现在考勤不严格、课堂任务轻、课后作业少、考试要求低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通过修读二专获得真才实学的愿望和目标的实现。
(三) 二专任课教师积极性不高
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部分二专任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二专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任课教师自身课时量大都较多,二专单独开班无疑又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二是很多任课教师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科研任务,精力上难免分身乏术;三是二专课程除了安排在周四下午外,更多的是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等非正常规工作时段,虽然二专课程纳入教学工作考核,且按工作量正常发放课时费,但该报酬与社会商业性质的教育教学待遇相比相去甚远。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授对二专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四) 二专教学管理办法缺失
管理办法是教学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综观学校关于二专的相关文件,仅有针对学生的《重庆大学普通本科学生修读二专管理办法》,缺少教学、监督、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办法。例如,在教师聘用方面,学校尚未形成二专任课教师选聘细则,目前是由各学院教师兼任,学院根据教师学期教学任务量进行排课,这种简单“拉人头”的方式,因缺乏教学团队、教研室等实体组织支撑,导致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不够规范。在教学督导方面,由于二专授课时间多为非常规工作时段,且学校未形成考勤管理和评估制度,以致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等对二专课堂教学检查工作不到位,二专课程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和严格等。
六、二专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的思考
针对二专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学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各院系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教学实践计划,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与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学生修读二专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参加二专学习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学院及专业,在教学管理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应与各学院教务办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共同管理。二是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以目标管理为主,以过程管理为辅。三是各学院要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合理安排各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从便于管理、因材施教等角度考虑,应为二专修读学生单独开班,为二专课程教学提供时间保障。在考试安排上,辅修学院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好与学校和其他学院间的联动,既要避免考试安排相冲突,也要将考试信息在学校教务网以及辅修学院、二专修读学生所在学院网站等多渠道公布。
(二)健全二专课程考核严格把关机制
严把课程考核关,是提高二专学习质量的关键。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和统一性。首先,建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出勤和作业水平,凡无故缺课及未交作业累计达到三次则直接取消考试资格,以此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其次,加强对二专课程考试的管理。辅修学院确定二专考试时间、地点后上报教务部门备案。考试一律采用闭卷方式,考场要求配备监考、主考、巡考等工作人员,确保考试纪律。最后,学校教务处要定期安排督导组加强对二专课程试卷的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采取措施坚决抑制试卷批改“放水”的现象。
(三)健全师资水平及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机制
拥有一批政治素养高、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二专的基本保證和重要支撑,学校及二级学院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和办法,不断提升二专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建立二专任课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各学院严格按照课程管理条例的任职标准遴选任课教师,并上报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核。其次,健全二专任课教师奖励机制,在二专课程中设立优秀教学奖等荣誉,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优秀教师鼓励。再次,制定二专课时补贴条例,确保二专课程授课酬劳不低于本科、成教、自考等课程报酬[4]。最后,完善二专任课教师培训办法,为任课教师多方位提供“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机会,拓展二专教师视野,帮助二专教师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 (四) 建立健全二专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为保证二专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二专课程评估,把二专教学质量监控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中,并形成一套长效的工作机制。首先,学校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要对二专课程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向任课教师和所在学院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责令限期完成;其次,辅修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不定期抽查二专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和检查,督促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最后,要将二专课程纳入全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通过学生网上评教、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多渠道收集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信息,以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二专毕业审查工作机制
发放证书是学生修读二专获得认可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确保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学校要协调各二级学院建立二专毕业审查机制。首先,各辅修学院应高度重视二专毕业审核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如学院分管教学领导、教务人员等。其次,建立学院、学校两级毕业审核制度,学校教务处制定一个规范的毕业审核流程发给各辅修学院,各学院按照审核办法,对修读二专学生的课程成绩、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质量严格审核,待审核结束后,提交学校教务处,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复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毕业要求[4]。最后,学生二专证书的发放由辅修学院负责,学院应严格核对领证学生身份。学生领证后应签字备案并存档,确保该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
七、结语
重庆大学实行主修专业与辅修、攻读二专课程并行的修读制度已有20余年,学校开放了除有特殊要求外的所有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专业互补、个人兴趣、社会需求等多方面选择二专修读。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学校已取得丰硕成果,平均每年有近1 000名学生修读二专,有近400名学生获得证书,部分学生以二专实现就业及考研[1]。实践表明,二专修读制度的实施,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教育资源,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也为社会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条途径[5]。
参考文献:
[1]林岚.高校中实施“二专”与“辅修专业”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48-151.
[2] 贾莉,刘银燕.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11-12.
[3] 彭惠芳.高校辅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学术版),2010(8):29-31.
[4]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5] 朱秀娟.高校二专教育的反思与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8(3):56-60.
Abstract:The second major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n order to know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taking second majors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system, this study conducts an in-depth research in students taking second majors and their employ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guiding mechanism 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ing mechanism of students taking second majors in terms of the integrated data.
Key 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second major; study; teaching mechanism
(責任编辑 王 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