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非连续文本中的语文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非连续文本教学理念在许多小学中已经开始实施,非连续文本在现代生活社会中随处可见,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它是有区别于大篇幅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主要以图表、数据、说明等形式呈现出来,较为直观、简明、清晰。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文本阅读体验,促进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便利。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非连续文本教学,要发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内容,并有效地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文本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提取有用信息,掌握语文实践中的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方法,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非连续文本中的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非连续文本;小学;语文实践;阅读
一、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在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十分必要任务。教师在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加入非连续文本阅读,使阅读体验多元化,增强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性发展。非连续文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出现频率高,如零食包装袋的食用说明、药品的说明书、各种玩具的说明等等,但是有些语文教师对于非连续文本的教学不够重视,远不如连续文本教学,导致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缺失,影响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充分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非连续文本,如何开展非连续文本教学内容是现在教师的重点思索的内容。
二、 非连续文本中的语文实践存在问题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连续性文本教学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失衡现状对于小学生的文学创造力产生直接影响,并且这种创作能力并不会随着其接受的教育水平的提升而得到提高。从一些教学经验来看小学高年级的发散思维远不如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其实已经被以前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约束,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看图写作,但是由于教师在进行非连续文本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考描述问题的时学生创造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指导学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学习,而往往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重视。
其次,在小学语文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学效果不明显,且较低,还有教学内容比较片面,主要就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对于非连续文本教学意识不强。非连续文本的呈现形式主要以文字群和图表、图文结合、单纯的图片等为主,这些呈现形式都是最根本的。利用文字的方式将多个图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描述某一现象或者根据表格和图片提取有价值信息,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图片形式。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表现形式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处理不够合理,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能够较好地分析语文课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的教育资源也在教学的过程中流失。
三、 非连续文本中的语文实践策略
(一) 整合语文教学课内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整合与优化课内资源,积极开发新型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连续性文本与非连性文本教学的相互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尽管是以文选型为主,主要呈现是以短篇连续性文本为主。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没有建立,在阅读学习连续性文本的篇章时,与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而且使学生易于对课文内容产生理解和感受。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年龄和成长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出课文通常配有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有的文章配一张,有的文章配多张。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图片与课文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形象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诗词中,对于古诗的学习,小学生往往会喜欢朗读背诵诗词,但是深入体会诗词文本内容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体会不到诗人的感情,这可能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直接关系,学习这篇故事中,课本内就会精心配有一些插图,内容十分丰富,同时也大致反映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景象,与连续性文本内容相互结合,让学生易于理解文本内容。
(二) 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划分内容
课本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在语文的相关教中寻找到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材料,使其阅读形式丰富,辅助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一些插画,教师要把握好插画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不断地将知识内化。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将阅读和写作分开,不断地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一些课外阅读,使学生们视野开阔,增强学生写作、阅读积累。并且课外阅读材料能够拓展对于非连贯性文本材料的有关形式,让学生学会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阅读水平突飞猛进。比如,在教学《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注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让学生在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对相关的概念有初步印象,让学生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
(三) 联系日常生活案例教学
在语文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生活中非连续文本要远比课本中的多,资源更加丰富,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促进小学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时候加强学生练习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文本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品使用说明、车票、导游报价表、公交站牌等非连续性文本引入课堂,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都是非常紧密,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文本内容也会有较强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此类文本的理解,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还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学习兴趣课外班报名的宣传单进行阅读,不应该简单地设计某同学的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等从文本内容直接获取的信息,而是应该设计具有推论意义,解决问题的阅读问题。
(四) 充分重视与其他学科的阅读资源整合
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教材中占主体地位,还有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等科目的教材,也会出现图表与文字组合形成的非连续文本,图文并茂,信息以群组列出。因此教师将这些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将学科之间的文本资源进行整合,融会贯通,从而形良好的阅读资源,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易于形成知识架构体系,培养了学生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比如,非连续文本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给出某人银行的账单明细,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的限制,学会看懂图表,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理解账户余额、收入、支出的概念,然后进行加减法计算,这样数学问题也能得到理解。比如,很多非连续性文本是以文字加表格或者图像的方式出现的.在阅读中,我们要提醒学生多关注标题、类别、数据等关键部分的对应信息,从而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获取,得出相应的推论。还有,“科学”课本中常会有实验报告,其文本信息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用具、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结论等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问题去注重不同部分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非连续文本教学,让学生提升自身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非连续文本的语文实践探究,让传统课堂教学增加许多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但是非连续文本语文教学资源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许慧飞.浅谈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6(11):11-12.
[2]谭仕清.浅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41).
[3]欧欣欣.浅谈非连续性文本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6(2):30.
作者简介:
郑铮,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