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用文化教学去激活语言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现实生活中,文化差异严重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把握。本文预从英语中的交际用语,相同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及非言语行为等方面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
  一、 引言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会体现出该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脱离了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教学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的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英语中的交际用语,相同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及非言语行为等方面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二、 增加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介绍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不应单纯讲解语法和词汇要点,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交际文化,把那些影响交际的文化差异引入教学中。比如:
  (一) 介绍用语
  中国人学英语,最熟悉的介绍用语之一莫过于“Whats your name?”实际上英美国家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这一句式,在一般谈话时,他们会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方自然会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必须问对方姓名时如填表格、面谈等,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而“Whats your name?”,“Where do you come from?”,“How old are you?”这样的问题一般不用。而且“How old are you?”还是比较忌讳的语言。
  (二) 称呼用语
  在称呼用语方面,英美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则称为Miss或Mrs.。另外也可以称呼Sir和Madam。而在中国,习惯上有“李医生”“王律师”等称呼,冠以职业,以示尊重对方。比如我们的学生经常把“陳老师”称为Teacher Chen,这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的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的。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亲属称谓且后面一般不带姓氏,只带名字如“Uncle Sam”。其中,我们在上课时最普遍运用的开场白“Good morning,teacher”在国外也鲜有使用。
  (三) 回应赞美用语
  在世界各个国家,为了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都免不了要恭维、赞美对方本人,或其孩子,或其配偶亲人。但是对于赞美之词,其回应用语,东西方差异又很大。比如,中国人如果被赞美妻子漂亮,一般都会不好意思地回应“哪里,哪里”,而且一般会再补充一句“Your wife is beautiful,too.”或者“Your wife is more beautiful.”对于这样的回应,英美国家的人对后半句还好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where,where”,则会迷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西方人如果被赞美妻子漂亮,则会简单地回答“Thank you.”。对此,中国人也往往觉得不好接受。
  另外,在中国,人们喜欢孩子被赞美聪明,漂亮,觉得孩子被赞美比自己被赞美更开心。然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人们反对赞美孩子聪明,漂亮。他们认为孩子聪明,漂亮是父母遗传的,不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如此赞美孩子会让他们丧失奋斗的动力,而偏离生活的方向。他们更愿意孩子被赞美勤奋,有创造力。
  三、 重视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不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英语自然也不例外,其词汇在人类长期的使用中,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在交流中运用自如,不至于引起歧义,甚至误解。比如:在中国,“龙”象征着力量、威严和尊贵。汉语中就有大量的与龙相关的词语,像“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然而在英语中dragon却是恶魔的化身,邪恶的代表。在西方国家中,称暴躁的女人为dragon,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个词会有不同的含义,给人们带来的联想也就截然不同。
  四、 重视非言语行为差异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非语言行为方面的差异,往往比语言行为差异更大。处理或表达不当更容易引起误解。非言语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和众多的身势语中。因此,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非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力。
  (一) 时间观念
  去别人家里做客,时间的把握尤其重要。中国人觉得恰好在吃饭的时间点出现,很突兀,很不礼貌。他们习惯早于预订的用餐时间出现在主人家里,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聊天,也可以用来帮助主人准备食物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在英美国家,客人习惯准时到达,不早也不晚。他们认为早于预定时间,主人还没准备好,会使主人手忙脚乱而引起尴尬。晚于预定时间则会显得不重视,有意冒犯。
  (二) 空间观念
  在中国,空间位置可以体现出交流双方的亲疏,尊卑甚至长幼。只有关系特别亲密的亲戚朋友见面的时候才会拥抱,一般关系会自然地保持一定距离。晚辈或者地位较低的人一般站立着倾听,显示其谦卑或恭敬;而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则通常坐着讲话,彰显其地位或威严;对于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另外,在中国晚辈受委屈的时候,长者会拍拍对方的肩膀或者抚摸对方的头表示安慰,而在英美国家,这一般会被认为是冒犯,而激怒对方。
  (三) 身势语
  在中国,交流者直视对方的眼睛或盯着对方看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在交谈时中国人会有意地回避直视对方。而在英美国家,交谈者如果不直视对方的眼睛,会被对方认为怯懦没有自信或者不诚实,他们有一句格言“Dont believe people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
  五、 结束语
  综上来看,学习英语,不但要掌握发音、词汇、语法,也要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现象,因此,文化差异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强调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郭俊凤,山东省聊城市,聊城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