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型”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后进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教育难题,其中“学困型”后进生又是后进生中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作为教师,如果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并且从问题入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夸美纽斯说过,相信教育才能办好教育,在后进生问题上也同理,相信他们、相信自己,才能做好转化工作。
关键词:小学;“学困型”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 学困型后进生概念及其表现
后进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难题,其由来已久、表现多样、症结顽固。在这其中,学习成绩位居班级末端,而又在短时期内无力改变现状的“学困型”后进生是人数最为庞大,也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群体。具体来说,可能体现为他们对所学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很迟缓,即使他们不乏努力地来改善现状,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仍然可能会在多次尝试后以失败告终,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二、 小学“学困型”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这一群体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极少是单个因素单独发挥作用,而往往是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学生自身因素
1. 学习兴趣匮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然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本身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只感受到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2. 学习方法不科学
许多学生常常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变成了累赘、讨厌的事情。
3. 学习意志不坚定
坚定的学习意志可以看作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然而,小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而使成绩一落千丈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在面对游戏的诱惑时,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因此,在坚持学习与一时玩乐之间,很容易就倾向于后者。
(二) 学校教育因素
1. 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运用情有独钟,在“填鸭式”的教学下,本身基础就薄弱的学生,更无法在这刻板僵硬的课堂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更不要说取得进步了。
2. 教育评价“唯”分至上
家长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常常唯“分”至上,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再加上小学生本就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悲观失望,最终不可避免的沦落为后进生。
3. 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在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对影响自己绩效的学困型学生态度冷漠、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教师应该有的耐心和爱心。
(三) 社会与家庭因素
1. 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对校园的冲击,各种内含许多矛盾、冲突的社会力量纠葛在一起,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例如大街小巷的“黑网吧”和游戏厅,经常将学生作为重点“客户”,小学生常常因为经不住游戏的诱惑而造成成绩直线下滑。
2.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早存在于其中并持续接受其影响的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成人的交往状态、获得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丰富程度,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科学教育理念的缺乏,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类现象:
(1)过分溺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缺乏自我克服困难的能力,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要么不知所措,要么过分依赖老师或家长而不去独立思考。
(2)过于专制
很多父母受到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影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的家长过分严厉或者是缺乏耐心,经常因为儿童没有达到要求而进行惩罚。
三、 转化小学学困型后进生的有效策略
(一) 社会方面
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予以支撑。小学生的学习意志还不够坚定,面对各种不良风气或诱惑时,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社会应该与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说,一些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游戏厅和网吧的诱惑,导致荒废学业。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强监管,游戏厅和网吧的经营尽量远离学校区域,或者坚决执行“未成年人不准入内”这一规定。
(二) 家庭教育教育方面
首先,无论是“溺爱型”还是“专制型”的父母,都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建立一个民主的亲子关系。溺爱型的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专制型”的家长应该去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
然后,父母做到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当发现孩子已经在学习方面跟不上,成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时,家长应该及时与其进行沟通,耐心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形成正确的态度,进而促进发展。
最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大多数的小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缺乏迎难向上的动力。经常给予儿童关注,让他知道自己正在被关注着,孩子才会受到鼓舞,迎难而上。
(三) 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要从源头上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因材施教。尤其对于班级里已经出现的学习困难型后进生,教师要鼓励、并建立其自信心,引导其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应该充分给予关注与鼓励。教学不能只关注大多数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忽视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老师能与后进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让其感受到尊重和信任,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慢慢放下心中的自卑情绪,从而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及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获得成绩的喜悦。因此,在对待学困型后进生时,是可以差别对待的。比如,在完成同样一道题目时,可以在时间上给予其宽限;或是在作业布置上,難度可以适当地低于一般同学,先建立其信心,再进一步培养其对学习的热情。
最后,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评价时,一定要保证多元化的评估内容,避免唯“分”至上;还要采用发展性和指导性的评价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促使其前进的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23-26.
[2]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51).
作者简介:
蔡瑶,云南省大理州,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2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