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情境;传统文化;思辨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着重于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治观念,道德品质位居首位,健全生活包括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强调交往素养的培养,下面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为例,谈谈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一、 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离开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便失去了基础。因此在执教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时,应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回忆与教师相处的过程,如回忆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跑步、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教师在场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通常扮演着倾听者、陪伴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教学相长”环节,仔细回忆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哪些细节促进了教师更好的教?如何更好地促进我们与教师的相互交流呢?并且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复现面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时,应该如何应对?在“亦师亦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分析见到老师绕道走、嘲笑教师、不尊重教师、抄作业等等典型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尊重教师应体现在与教师日常交往中,哪怕不欣赏某位教师的风格和教学方式,也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个性、劳动成果。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与教师更好的做朋友?当与老师发生矛盾了应该怎么做?在“拓展空间”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教师打动自己的瞬间,并通过短信、贺卡、信件的方式向老师积极表达感谢,主动关心理解教师。
  运用生活情境既丰富了所学知识,也能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反思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注意不仅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教师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也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素材,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感悟,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挖掘传统文化精華加以渗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结合时代要求挖掘传统文化精华,让中华文化呈现出永久的魅力。在执教《师生交往》一课,可通过名言警句,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谆谆教导,如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可联系《礼记·学记》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理解教学相长;可通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程门立雪”的经典来说明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利用文史资料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要义和精神实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将文化蕴含的经典智慧浸入学生的心田,通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培养良好品德,学习礼仪文化、交往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将传统的人文素养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达到文化润德、文化育人的目的。渗透中华文化内涵的魅力无限的课堂,将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理性思维是学生在生活中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的关键思维,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加深学生对于道德、法治方面的理解。在执教《师生交往》一课时,应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敞开心扉,促使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为学生设置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如在教学相长环节,什么是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何种关系?当你向老师提出见解或建议时,你是否注重自己的礼仪呢?若教师与你的观点不同,你会如何看待教师呢?你认为严师还是慈师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更大呢?通过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认知,师生之间共同交流讨论如何化解与教师的矛盾,帮助学生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更去面地认识师生关系。进而在师生、师师、生生的交流之中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精神的人。
  综上,核心素养的落实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上,积极寻找与《道德与法治》的结合点,运用生活情境、挖掘中华经典文化、设置思辨问题,使得学生更加理解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综合能力,设置思辨问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
  参考文献:
  [1]邹小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21):52-53.
  [2]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作者简介:李珂,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英才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