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开设小学科学课程,能变相地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科学更多地使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以实践融入生活,可以让小学生更加近距離地体验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就能充分运用生活中的资源来对理论知识进行阐释,从而加强了科学与教育的联系,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异彩纷呈。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科版
  小学阶段,小学生还处在一个懵懂的认知期,对周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而在小学教学中,引入小学科学这一课程,不仅给小学生智力开发提供了依据,而且也激发了小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能力。学习中,他们会把自己在课本上看到的东西在生活加以实践,以此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小学生必修学科,足见教育界对它给予厚望,更加说明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以科学诠释生活,又通过生活来加以修饰,全面为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小学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往往通过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加以体现,教学上,也会以实际的例子来融入课文的讲解,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到科学领域中,再加上“理论与实际”的双重连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对于学校来说,这不失为是一种教学上的突破。
  例如,《淀粉的踪迹》,讲述的是一次小学科学公开课上,一位教师给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在每组桌上放上两包东西,一包是淀粉,一包滑石粉,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是教师在匆忙之中竟然忘记了那包是淀粉,那包是滑石粉,接下来,就需要学生帮忙想办法找出。问题一抛出,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瞬间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得出淀粉与滑石粉的答案呢?在这期间,学生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学生A说“面包、梨含有淀粉,马铃薯、胡萝卜不含淀粉”;学生B说“不对,我认为马铃薯含有淀粉”……就这样,一堂课差不多就在学生的争论与不断试验中接近尾声,最后,教师以一个试验验证了学生的结论,也为公开课画上了句号。故事告诉我们,一切事物起源最终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也只有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试验才能得出结果。
  二、 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一) 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
  科学探索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要想一次性就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原理,那是万万不可能,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学生慢慢领会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的含义,不仅是这样,教师还需要设计大量符合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如,雨滴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没有大量的试验,谁又能解释清楚呢?也许有些看过小龙女的电视剧,就会想到,电视中的女主角只要一哭天就会下雨,以前,天真的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学习的自然、物理,在课上老师就用科学的事例向我们解释了这一现象,让我们明白了科学的真理。
  (二) 应用教学引入的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把科学知识、生活中的事例融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来亲自感受自然的奥秘,体会自然的神奇,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采取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方式
  科学是神奇的,只要勇于发现,就会感受到它不一样的风采,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奇怪现象,都是一时间难以解释的,如“鬼火”,最初,人们确实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是后来在科学家们的实验下,这一现象又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是白磷燃烧产生的奇怪现象,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证明了“鬼火”的奇怪传说。这变相地告诉了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通过实践去认证才可下结论,反此现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因为只有让学生亲自试验,目睹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学生才会完全信服。
  三、 以科学入生活,以生活阐明科学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科学的解释,一个简单叶绿体试验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然的魅力,在人肉眼里只是一片普通的树叶,但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可见,科学无处不在。在小学科学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试验,自主探索来学习科学,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习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从中获取了知识,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加深学生知识学习的印象,这是教师如何引导都无法取得的效果。
  简言之,只有让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真正融入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其科学知识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多的是要创设更多学生思维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索的小主人,以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冯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6).
  [2]金银马.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5).
  作者简介:
  车迪,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