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数量不断增大,成为高校教职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内部组织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工会,在服务广大教职工,促进高校事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现实中,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还不完善。从高校工会职能的界定、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状况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工会;非编人员;服务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而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特别是在现代大学人事制度转型背景下,出现了大量以人事代理和劳动合同方式工作的非事业编制教职工。一方面,这些非事业编制人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师生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满足了高校不断增长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却在高校大环境中仍处于“边缘化”地位,在薪酬待遇、民主权利、福利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
高校工会是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大学治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在沟通、协调和平衡学校内部各种利益关系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能既与工会一脉相承,又有其特殊性,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作用,维护好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权益,做好非事业编制人员服务,对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找准创新工会职能定位,促进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校工会服务非事业编制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工会是高校党委领导下教职工自愿结合,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是会员和教职工利益的代表,发挥着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建设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对非事业编制人员(以下简称非编人员)的服务中,高校工会在非编人员权益维护、民主参与、组织建设、教育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权益维护方面,高校工会的职能缺失突出表现在薪酬福利上。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依然存在。高校非编人员在校园内大都承担着管理服务类相关工作,与在编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都趋于接近,但在薪酬待遇方面却往往低于在编人员。二是工会福利鲜少惠及非编人员。工会福利往往只针对工会会员,而非编人员难以加入工会,无法成为会员则无法享受工会福利。因此,高校非编人员面临着劳动报酬偏低、难以享受工会福利、社会保障不足和薪酬增长机制不健全等困境。
第二,在民主参与方面,高校非编人员的民主权利存在缺失。高校教师代表大会与工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教职工维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高校非编人员囿于“身份”限制,基本未被纳入高校工会当中,其通过工会发挥民主权利的渠道存在壁垒,这也限制了非编人员参与民主决策和学校公共事务管理。
第三,在组织建设方面,非编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获得价值认同。工会会员制度本身的准入原则在目标群体方面按照在编与非在编进行了区分,导致非在编人员虽然同样是服务于高校管理、贡献于高校发展的劳动者,却不在劳动者自己的工会组织之内;在组织建设中缺乏话语权,进而导致降低组织建设积极性。将非编人员单纯作为实际工作的落实者,并未发挥其组织建设与改革的参与者作用。
第四,在教育培训方面,高校非编人员发展路径不明确,教育培训机会少,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高校非编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学历背景与自我定位,普遍具有职业发展需求。然而,与在编人员相比,非编人员岗位轮换流动性较差,发展空间有限,学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成长与发展的获得感较弱,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非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校工会服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改进建议
第一,打破高校非编人员加入工会“身份”壁垒。高校工会在服务非编人员方面职能的缺失最根本的机制原因在于未将非编人员纳入工会会员。因此,解决高校工会服务非事业编制人员职能缺失问题,一是要打破“身份”壁垒。扩大高校工会服务对象范围,同样重视保护包括非编人员在内的广大教职工利益,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在工作中立足整體、深入基层,特别是将工会职能更好地发挥于维护高校中相对弱势职工群体的服务中,尤其要加强对非编人员的服务,进一步吸纳非编职工加入到工会组织,着力保障增强他们在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二是要保障公平。增强高校非编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拓宽高校非编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学习进步空间,在满足非编人员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满足发展需求。
第二,充分发挥高校工会职能。立足工会维护、参与、建设、教育的四项基本职能,高校工会应创新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沟通协调、源头参与、信息公开等,既调动非编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又保障非编人员民主权利的行使与合法诉求的回应,保障非编人员的合法所得,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实现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诸多劳动关系中乃至社会关系中的“公平正义”。
第三,加强学校分工会建设。当前,高校工会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应如何认识并处理好高校工会角色的共性与个性?在当前中国大部分高校运行呈现高度行政化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工会作用?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下,在高校教育教学机制深层改革的进程中,可在微观层面通过调整完善具体的工作机制来实现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加强院系分工会建设,强化分工会的职责和作用发挥,可以形成以高校教职工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有效工作机制。一方面,院系分工会可以动态了解、听取、反映教职工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及时回应会员的诉求,以更加直接和具体的工作来增强与教职工的有效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院系分工会,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学院、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工会民主参与度,有利于工会维护职能的充分发挥。
第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是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作用,维护高校教职工权益的有效方式。高校非编人员作为教职工的重要组成,应当同样享有高校事务管理和民主决策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因此,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维护高校非编人员权益方面的作用,将非编人员纳入教代会,不断完善非编职工代表制度,适当扩大非编人员在教代会代表中的比例。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5ghzd006)
参考文献:
[1]王源平,赵芳,高隽,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工会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J].社会科学家,2012(S1):147-150.
[2]化振勇.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5(9):40-42.
[3]赵志昌.新时期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15,30(1):155-157.
[4]张晓萍.高职院校工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J].商,2016(12):69.
[5]钟丹羚.对新形势下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4(12):79-81.
[6]徐铁军,张孝伟.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职能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7(17):158-159.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