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设计思维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实际教学操作中,首先要把握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設计思维提供了实现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其中涉及同理心、定义、头脑风暴、原型制作和测试,这些步骤是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设计思维;问题解决;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通过教师和课本传递事实性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静止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互联网或者教科书中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应具有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素养,能将所掌握的静止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灵活地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项目式学习的教和学的方式更好地符合了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面对真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渠道可靠的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并且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经过筛选、分类、对比、选择等高级思维的加工后,得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项目式学习的精髓。那么如何保证项目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呢?在此,将讨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即设计思维的运用。
  一、设计思维概述
  以人为本是设计思维的核心精神。设计思维就是一套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设计思维倡导: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1]。在学者不断提出“设计思维”时,美国的IDEO公司成为第一家将设计思维应用于商业问题解决的公司。设计思维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EDIPT”五个步骤:一是同理心(Empathy),即收集对象的真实需求;二是定义(Define),即分析收集到的各种需求,提炼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头脑风暴(Ideate),即打开脑洞,通过联想和创意,产生许多点子,点子越多越好;四是原型制作(Phototype),即把脑子中的想法动手制作出来;五是测试(Test),以此优化解决方案[2]。
  二、基于设计思维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路径
  项目式学习的教与学的操作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项目开启,即提出并澄清问题;二是问题解决,即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与探索;三是形成成果产品,并就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四是修订成果并改进。设计思维作为有效的思维工具,正好满足了以上项目式学习步骤的要求。
  1.同理心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同理心,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思考方式,会很认同别人的感受[3]。在项目式学习中的项目开启环节,可以通过唤起学生的同理心来实现。同理心有利于学生意识到身边(自己亲历的或者看到周围别人经历的)需要解决的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作为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学生能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这种心理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动力,使其在开展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比如全球变暖是全世界人民都在遭遇并很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可以成为项目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选题。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震撼力的宣传片,来展示全球变暖正在影响着全世界的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意识到北极熊的濒危,甚至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提出“如何解决全球变暖”这样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2.定义
  设计思维的第二步是发现真实问题,并且准确、正确地定义问题。抛开情境性的资料,精准地意识到问题在哪里,并且正确地定义问题,提炼出核心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也是项目式学习中项目开启环节的重要内容。例如,面对全球变暖的真实现状,引导学生提出和定义问题:作为人类,我们该如何遏制或有效控制全球变暖的现状?这就准确定义了一个开放性的真实问题。在定义问题时,项目式学习更倾向于由学生找到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真实的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头脑风暴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同理心”和第二步“定义”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式学习中的项目启动环节,即发现、提出并澄清问题。接下来,设计思维的第三步“头脑风暴”将进入问题解决的环节。所谓“头脑风暴”,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下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创意点子,不拒绝任何疯狂的想法。但它并不是让学生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而是给学生提供收集有效资料的途径;学生的想法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分析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方式有利于项目式学习第二步的实施,即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与探索。
  由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唤起学生之前破碎和零散的知识,通过有效查找搜寻资料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比如“作为人类,我们该如何遏制或有效控制全球变暖的现状”这一问题,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补充,找到资料之后要进行大脑的深度加工,比如筛选、对比等,将零散的知识围绕集中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建构关于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即通过设计思维中“头脑风暴”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完成自主学习。这样,事实性的知识就由学生自己进行收集并进行分类和处理,而非由教师在课堂上将事实性知识讲解或灌输给学生。
  4.原型制作
  原型制作是设计思维的第四个步骤,在继第三个步骤的头脑风暴之后,需要将脑子里面的想法“拿”出来,变成公开现实的产品[4]。所谓原型制作,就是要通过动手把头脑中的想法转变成一个看得见并摸得着的实体模型。欧美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和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构想的方案是否具有真实的可操作性,更能帮助学生打破“完美主义”,在实践中寻找优化解决方案的新思路,而非纸上谈兵。原型制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式学习的第三个步骤“形成产品和成果,并进行交流讨论”,产品和成果是对问题的解决。比如在“作为人类,我们该如何遏制或有效控制全球变暖的现状”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撰写的解决方案报告,制作的节能家用电器以及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袋等,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产品。因此,设计思维中的原型制作可保证项目式学习中产品的生成。
  5.测试
  设计思维的最后一步是测试,即检测产品在真实生活中的有效性。这样的测试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项目式学习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修订成果并改进”,能提高产品在现实中的应用性。基于测试的结果,可调整产品,使其能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保证产品的社会有效性。例如,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项目中,学生设计的节能家用电器是否好用?为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进行资源的链接,请这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到学校,为学生的产品进行点评。这样也就实现了项目式学习中提倡的“广泛地引用社会资源到学校当中”的原则。
  三、总结
  对于“舶来”的项目式学习,大多数实践工作者在初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那么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可以为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实现路径。
  对设计思维在项目式学习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在项目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项目开启”中提出并澄清问题,可以使用设计思维的“同情心”和“定义”的方法;在项目式学习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与探索”环节,可以通过设计思维中“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在项目式学习中形成作品和产品并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使用设计思维中的“原型制作”的方法;最后再将产品投放到社会真实环境中进行“测试”,通过“修订成果并改进”环节来保证项目式学习中产品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3][4]崔勇,吕村.设计思维[M].郑州:河南出版集团,2006.
  [2]项臻宇.探究生活问题,培养设计思维[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6):17-19.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