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从而将數学课堂打造为学生认识数学、认识生活的活动课,彰显出数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重点论述了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成效的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生;数学;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许多知识概念都比较抽象,而小学生仍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尽可能选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案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再辅以教师的多种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承认,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这门学科显得要枯燥、乏味一些。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学生谈“数”色变,面对着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特别是在做计算题的时候,需要学生一道道地计算,这一过程中会渐渐磨灭学生的耐心,使之出现烦躁的情绪。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关键。而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很多生活化的东西都使他们感到特别新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元素,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自主展开探究学习。
(二)有助于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相继投入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的研究中[1]。而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其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在面对有着较强抽象性、逻辑性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学习上的障碍。那么,该怎样使这些知识、概念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符合呢?这时候就可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促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朝着具体化、直观化进行转变。比如,一些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知识的时候,常常感到难以分辨、较为抽象,这时候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家中的餐桌或是书桌的形状。实则此种回想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元素,进而融入课堂学习,有效将较为抽象的图形知识具体到某个生活中的物件,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了解课本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学科,比如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食堂打饭要算钱、上下课要计算时间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将其有效解决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生活元素,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深入理解
“若学生是海里的小船,那教师便是海上的灯塔,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小船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是否能够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将很大程度影响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成效。特别是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需要借助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来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然而,由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业也相对比较重,这就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展开生活化教育,更多的是强调理论知识,也就难以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给学生生活技能的提升形成阻碍,并且此种现象在我国的小学阶段还较为普遍。为了消除此种现象,就需要各位专家和教研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在专家学者层面统一教学生活化的认识,然后由具备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织各位一线教师和校级领导展开相关培训,以促使各位教师和各级领导能够充分关注教学生活化,并在这一培训过程中,掌握有关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操作技巧[3]。另一方面,要增强生活化教学的宣传力度,让教学生活化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也会随之有所提升,这就使得学生容易出现畏难、厌倦的情绪。当前,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多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被运用到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习惯于接受直观的知识,在组织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精美课件的制作,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数学的纪录片、影片,旨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数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坚定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念。此外,在结束课堂教学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有关数学的资料,积累知识,开阔眼界。
2.课堂提问生活化,激发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浪潮下,核心素养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热词,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4]。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引路人的角色。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为他们竭力创设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另一方面,则须加强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以下問题供学生讨论:“为何自行车和汽车的轮胎都是圆的呢?可以用其他的形状做轮胎吗?”学生对于此种问题既不会感到陌生,又觉得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并争先恐后的发言。然后再通过讨论和对比演示“车轴的安装位置”,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基本特征。简而言之,通过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各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兴趣,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三)丰富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被广泛运用于现实世界,才可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进一步说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因此,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比如,笔者每次在教学完新课之后,都会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或是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以显著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了“利息”相关知识点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同学们,周末的时候需要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次小会计员,去到银行了解当前的利率,并思考一下如何存自己的零用钱更为划算?”对于此种不同于以往课本练习的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并且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比较的实践中,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了利率和利息这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不能乱花钱,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相统一。
再例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带上测量工具,去到教室外更为宽敞的场地上,进行各种测量活动。在对旗杆高度进行测量的时候,教师可在旗杆旁边树立一根长度相差不多的棍子,然后使用卷尺对旗杆和木棍的影子长度进行测量,最后使用比例知识展开计算。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学校跑道的长度进行测量。此种具有趣味性的测量项目,不仅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立刻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进而让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得以良好满足,产生教和学的强烈共鸣。
总而言之,合理将生活元素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感受数学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进而逐渐接受上数学、喜欢上数学,并更为积极去探索数学世界的种种奥妙和神奇,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并非是今天完成的东西,也非明天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与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这句话警醒着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此才可使生活化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永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析[J].华夏教师,2018,98(14):79-80.
[2]许晓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8,371(23):83-84.
[3]徐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16(1):218.
[4]曹志军.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8,79(8):181.
[5]路宝云.浅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8,234(15):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0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