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刺激和内部自身心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知能力也不完善,导致了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能力的形成,逐渐成了制约课堂改革的实施,实行义务教育的绊脚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看法。
   一、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加强学校机制建设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严重制约了家长的思维,子女成了他们寄托希望的唯一筹码,因此,家长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与孩子身上,五花八门的特长班严重的挤占了学生仅有的空闲时间,使他们疲于应付,再加上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高强度的压力使孩子们身心俱疲,长此以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彻底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契机,加强学校机制的建设,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和谐、愉悦地进行学习、生活,这样学生完全释放了身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且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这样学生就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良好的交流能力。所以转变观念,加强学校的机制建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以矫正为目的,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环境,人为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弱小的心里难堪重负,逐渐形成了心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疑惑恐惧,对立情绪。在每个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学困生,由于表现不好,学习吃力,成绩不良,动辄得咎得到家长的指责,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司空见惯,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尽管感觉到别人鄙视和厌烦自己,就会产生自卑感,慢慢地形成对别人的不信任,疑惑或恐惧,甚至于对立的情绪,逐渐养成缺少自信,躲避周围的人,不交流自己的思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心理隔閡,形成孤僻、抑郁的性格。(2)粗暴和破坏。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不良心理,逐渐表现在行为上放任自流,违反纪律,破坏公物,寻衅闹事。或者态度野蛮、粗暴,满口脏话,欺凌弱小,打架斗殴等。(3)撒谎。在班集体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爱撒谎,这些学生多是性格内向,经常沉默不语,不懂得表达交流,对一些事畏手畏脚,如果解决不了,又不善于沟通,只能撒谎掩饰自己的不足,长期就养成了撒谎的习惯。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心理健康课程已经走向了课表,走进了课堂。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释放了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与同伴的交流能力,在活动中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以极强的凝聚力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如我校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学生“心灵氧吧”活动中的“信任背摔”游戏,
   每10人分成一个小组,轮流参与,让一个学生站的稍微高一些平台上笔直的后倒,其他组成员伸出双手保护他。这样只有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才有安全感,才会去做这样的游戏。这个游戏活动突出信任,只有自己信任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凝聚成一个整体,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四、以学科渗透为途径,让心理健康活动遍地开花
   心理健康活动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课上,这样短暂的一节课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辅导,矫正其存在不良心理行为。而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渗透到其他学科中,特别是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要精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以活动为载体,整合教学资源,把心理健康内容巧妙地融合、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升华了教学主题,让即获得了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切实加强课程整合也是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
   五、以开放为主,形成特色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局限于教室、学校内。应该走出校园,结合社会的力量,把家长邀请进来共同参与,实行家校一体化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家校共育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教育界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总之,有效整合教材资源,进行各学科渗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张国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