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婷

  摘 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笔者针对“会问”做了一些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实例中总结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96-001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选择问题焦点,提供思考机会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问题教学,以往教师喜欢将提问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提问,却依然觉得有些学生“启而不发”,似乎总走不进课堂。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得改变观念——让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自己提问只是第一步,教师不再掌握提问的主动权后需要寻找问题焦点。这里的问题焦点不是问题,只需简洁明了的陈述句或短语,它来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比如《认识方程》一课,在教学的一开始问题焦点是:方程,针对这一课题,让学生提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出现了多个问题:1.什么是方程?2.为什么叫方程?3.怎样简易方程?4.学方程有什么用?5.方程与用字母表示数的联系与区别?6.怎么解方程?7.怎么学认识方程这一课?8.怎样验算(学生想说的是检验,但不会说这个词)方程?这里的问题焦点——“方程”没有表现出老师的任何观点,但却可以让学生针对方程进行思考,从学生的问题中教师也可以看出此时学生的既有水平。
  二、遵守提问规则,发散数学思维
  教学中设计的多个问题焦点帮助学生开始提问,可该从哪里开始问呢?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长期的试验、研究,笔者发现在向学生说明问题焦点后,需要遵守一些提问规则。
  1.尽可能多的提问
  学生在第一次根据问题焦点进行提问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慢慢的开始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再到后来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提问的行列,提出的问题数量不断增多,深度也不断增加。学生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开始觉得这样无拘无束的提问也很有趣。在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面對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尝试不去打断提问,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去回答、评价、讨论问题,即使学生提问时显得很吃力,也不要给学生提供例子。要知道你给学生提供例子,学生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沿着你的方向思考,思维也会受到局限。
  2.平等对待,肯定全部提问,但保持中立
  教师总是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论,一旦做出反馈,学生便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看出老师的偏见和喜好,这会阻碍一些学生继续提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提问都应给予肯定,但保持中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急于做出评价,让学生不受限制的为自己进行思考,不必担心老师会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好。同时教师还应管理好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急于展示自己,立刻回答出所提问题,这样也容易打击那些刚开始迈出第一步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一生提出:“小数乘小数该怎么求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她:“编书者编到这儿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建议你下课后把书向后翻一翻。学习就应该像你这样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等到了上这一课时,我再次与他进行交流。
  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保持中立,看似简单,能做到却很不容易。但只要能做到,便能给学生提供自己提问不被评价的空间,即使是很少张口的学生,也会有勇气提问并学会提问。
  3.严格按照叙述如实写出问题
  我们教师总是习惯将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措辞,在给学生的问题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或者改一个字时,或多或少会带有教师的想法,把学生的问题改造成我们希望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一举动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者是曲解了学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完善学生的问题,也不必作出评价,只需要尊重并认可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得到提问的自主权,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
  三、设计反思问题,增加学习自信心
  反思看似与提问毫无联系,完整的学习过程是以提问开始,以反思收尾。反思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有启发作用,往往被人忽视。常见的反思内容主要分为三类:1.关于认知:这类反思问题主要关注的是给学生带来的知识量,可以让学生反思学到了什么、如何学的和为什么学习等;2.关于情绪: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感觉如何?对自己的努力感觉如何?你对老师感觉如何?……3.关于行为:这种问题侧重于学习过程是如何影响学生行为的,并关注到学习之后学生的改变。常见的问题有你是如何使用问题中学到的东西?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学生回顾自己提问和回答自己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例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反思问题:1.这节课中,你最佩服谁?2.学了这节课,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有什么意见?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4.你还有哪些疑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课时间有限,形式可以是当堂反思,也可作为作业,另找时间协助学生反思。反思前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同桌分享、小组分享或全班交流。对于那些习惯沉默的学生,应让他们多多分享,从中获得自信。在教师的训练下,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看到一个问题焦点会立刻思考,发现问题,更将这种“好问精神”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书本延伸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在获得提问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变得自信,学习更加自主、投入,最终培养出受益终身的思考能力。总之,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师生互动、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培养提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丹·罗斯坦,鲁兹·桑塔纳.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