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雷竟波
摘 要: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主导了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战后国际经济复苏。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该体系自身缺陷,发展到后期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逐渐走向崩溃。通过重新审视“布雷顿森林体系”,探究其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对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给予科学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初建到运行成熟,再到崩溃历经近三十年时间(1944年—1973年),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它的瓦解又引人深思,有如此功用的体系,却为何这样短命,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它难以克服的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美元成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由于和黄金挂钩以及固定汇率,美元币值坚挺,战后各国都乐意将美元作为对外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美元无形之中身兼双职: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但这在客观上要求美元保持足够的稳定,就需要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支撑。于是当美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保持贸易顺差时,就能吸引黄金流入美国,积累更多的黄金储备,这对美国有利。但顺差长期下去,流入到市场的美元就会过少,使各国面临因所持美元不足而无法清偿的窘境,贸易中断;若美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逆差,足够多的美元流通到市场中,则能满足各国贸易清偿所需。但美元的流失会使美国的黄金储备相应减少,没有足够保证金的美元,币值也会松动,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自然无法维持,这在根本上会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指出,“美元同黄金挂钩,靠美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逆差来向世界提供清偿力,必然会使美元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如美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世界清偿能力就会不足;如美国持续保持国际收支逆差,美元的可兑性就会遭到怀疑,美元危机就会产生”。[1]“特里芬难题”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硬伤。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发展到后期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最终被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人为地将汇率固定在1%的波动范围内而不受市场调节。这在战后初期,各国经济在美国面前尚处于从属地位时,是暂时为各国所勉强接受的。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杠杆作用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只能被迫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的政策或消极的贸易管制,以牺牲本国利益来暂时顾全大局。当采取紧缩银根等有损于国内经济的政策时,工厂停产,消费滞后,进而引发人民失业、政局不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若采取后者,对外贸易又得不到发展。这种固定的汇率制度,在各国经济有极大发展后,对各国经济桎梏愈发凸显:当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客观上有助于各国货币升值,利于出口贸易,这原本对该国是利好消息,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关于固定汇率的要求,各国有义务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人为地将美元汇率强行拉上去,以求美元保值。如果这些国家不加干预,那么各国的美元储备则会贬值。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像是一张隐形的网,一面死死地束缚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但另一面各国又不能挣脱。这种两难的境地,也为各国最终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埋下了伏笔。
三、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外部市场的冲击和美国经济的衰落,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所以能在美国主导下创建,是因为当时美国有着世界上最雄厚的黄金储备,一度曾达到70.3%的极值。经济上的绝对优势使美国完全可以主宰战后初期的局面。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种优势不可能一成不变,伴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复苏,同美国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美国失去绝对优势时,建立在强大黄金储备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随之动摇。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相继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海外军费支出激增,国内经济受战争影响,国际收支也连年逆差,再加上难以克服的“特里芬难题”作怪,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到1960年时,已下降到178亿美元,而当时美国所背负的流动债务是210.3亿美元,入不敷出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到1971年下降到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2]。巨额的军费开支和庞大的财政赤字,使美国政府只能通过向市场发放没有黄金作为支撑的货币以应对。这种服“止疼药”的做法暂时缓解了经济阵痛,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这一可怕的后果,美元不停贬值,信誉一落千丈。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美国无法像以前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此时市场对美元汇率的冲击作用就更加突出。起初各国为避免所持美元储备贬值而将美元兑换成多种货币作为存储货币,如马克、法郎等,用不同货币之间汇率涨跌相互抵消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储备免受损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美元贬值,美国黄金储备流失严重,已无力承担兑换黄金承诺,各国对美元产生了信任危机。
就在美国经济不堪重负、严重下滑的时候,西欧和日本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出口贸易不断扩大,逆转了战后初期贸易逆差,一扫经济阴霾,国际经济格局的突变,对美元的信任危机,使各国纷纷手握大量美元要求美国政府兑换黄金,社会上也出现了抛售美元的风潮,为此,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如1960年的“君子协定”,1961年的“巴塞尔协定”到“黄金总库”的建立,都旨在限制或阻止各国政府兑换黄金的要求,但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各国抛售美元,追逐黄金的洪流。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元地位更是岌岌可危,中东产油国提高油价,手里掌握了大把“石油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抢购黄金,引起金价暴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再也无力维持黄金官价,也根本无法满足各国政府用泛滥成灾的美元兑换黄金的要求。尼克松政府被迫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73年4月,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废止。“两大支柱”的崩溃,使美元丧失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崩溃。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启示
由此看出,以一国货币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在世界市场联系高度紧密的今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想将全球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在尊重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上,需保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使优质资产置于规范的经济监督下;大力发展实业,减少在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行业的过多投入,以实体经济作为GDP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对于当下虚高的房价,要慎防美国“次贷危机”的悲剧在我国上演,控制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严防经济泡沫下的暗流,对居民的透支信用做好防范。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M].美国商务出版社,1960:97.
[2]邢欣欣,金骄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47.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496.htm